好梦·寂寞·呐喊——析《呐喊》自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2 15:18: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00字,对课文的一种新颖的分析,有独到之处。
好梦·寂寞·呐喊
         ——析《〈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而写的一篇序言,该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完美的艺术价值。
  正如课文的“自读提示”所言,该文是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两点呢?教参是按鲁迅“侍亲疾”到“应索稿”的经历一一入手的,我认为这还不是最佳途径。通观全文,能同时反映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词有三个,它们是“(好)梦”、“寂寞”和“呐喊”;而《呐喊》的创作又与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直接相关。因此,我们不妨抓住这一重要信息,来楔入和剖析本文,讲清鲁迅的好梦、寂寞和呐喊,也许更符合文章自身的脉络,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有助于教师作深入的研讨。 
  一、鲁迅的好梦
  (一)好梦的含义:
“好梦”在该文中是一种比喻说法,是鲁迅年青时救国救民、追求真理的理想。因为在当时的理想未能实现,后来回忆起来,就如梦幻一般,所以称之为“梦”。
  (二)好梦的变迁:
  1、第一个梦: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
1893年,鲁迅的祖父因科场作弊案入狱,紧接着父亲又病重,使他的家庭彻底败落下来,“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于是年仅12岁的鲁迅,不得不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饱受歧视和侮蔑。这段经历,深深地刺激了鲁迅的思想,使他“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并憎恨自己熟识的本阶级,从而萌发了强烈的反抗情绪——“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这样,鲁迅来到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洋务”,做起了他的“美满”的维新梦,成了他以后生活道路的一个起点。
  2、第二个梦:离开祖国到日本学医。
  1902年,鲁迅考取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进了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和普通科学知识。两年以后,鲁迅又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希望平时用医学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时“便去当军医”,无论平时战时都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到仙台的第二年,有一次课堂上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鲁迅看到一位据说是当了俄军奸细的中国人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观的“强壮的体格”的中国人竟然表情麻木,无动于衷,甚至把这当作“盛举”来“赏鉴”。这不能不使鲁迅深受刺激,也粉碎了他通过学医来救国救民的美梦。 
  3、第三个梦:弃医从文,用提倡文艺来启发人们的觉悟。
  学医梦的破灭,使鲁迅深深的意识到中国人更缺乏的还不是强壮的体魄,而是健全的精神,“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