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命题作文的审题”教学案
一、知识概说
命题作文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作文形式,因为它能较客观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命题作文的特点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文章,常见的形式有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第一步在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命题作文的审题应从三个方面展开,即: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
(一)、审含义。
审含义就是理解题意,把握文题的写作重点。
准确深入地理解题目含义,要注意题目的表面义与深层义。表面义是指与语言本义有关的字面意思,深层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义,它或是引申义,或是象征义,或是比喻义。
例1:《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例2:《春华秋实》,可以理解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花,秋天的果。这一词语平时多使用其比喻义,喻指什么呢?这就要深入一步去联想。
(二)、审限制。
审限制,就是要仔细揣摩审查文题中所提示的比较隐蔽的信息,限制性的条件。
在这一方面提示大家要抓住“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限制因素。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寓意,范围的关键性字眼。题眼抓住了,记叙、议论、说明的重点就能确定了。
例4:《展望教育前景》,题眼是“展望”,如果写作重点落在对现状的评说上,就偏离题意,甚至跑题了。
例5:《这也是课堂》,题眼是副词“也”字。显然,这里要求学生不是写平时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的这个课 堂,而是写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二课堂。如果写在大礼堂里听报告,那也只是“教室搬家”,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文题中的“也”字就没有得到落实,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三)、审文体。
审文体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作文要求中明确了对文体的要求。如1994年高考作文《尝试》,命题者明确要求只写记叙文,但当年各地都有不少考生写成议论文,这是审题马虎造成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