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药
教学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作品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方法与景物描写的作用;
2、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2、理解本文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讲练结合 ,安排四课时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文的双线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并没有放弃医生的本职工作,他挥起犀利的大笔,给中国人开了第一副良药。这是一副什么样的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二、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
三、学习课文
1、介绍时代背景:
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
秋瑾(1875——1907)子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
夏——秋——季节
瑜——瑾——美玉
2、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理出文章结构线索。(附:双线结构图)
情节 华 家(明线) 时 间 地点 夏家(暗线)
↓ ↓ ↓
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
↓ ↓ ↓
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
↓ ↓ ↓
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
↓ ↓ ↓
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
联想 :
康:左手——人血馒头 右手——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