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5670个字。
湖北汉川实验中学初三语文月考试卷(2006年10月)
命题人:王健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四大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有关内容填写清楚,然后答题。
3、答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上相应位置。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汗hán 分外fèn B、留滞 zì 喑哑yīn
C、 襁褓 qiǎng 栖息 qī D、颤抖 chàn 妖娆 náo
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施明德发动的“百万人民反贪腐”运动,得到了广大台湾人民 的大力支持和响应,陈水扁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B.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责无旁贷。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4、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集中书写了离愁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B、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用委婉的表现方法,从欲遣愁解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的深重。
C、想像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轻舟难载重愁,造意新奇不俗,极有创意。D、 全词体现浅显而又凝重,含蓄而不艰深,凄婉而又劲直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下文,完成5 – 8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6.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怅恨久之
7.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猛浪若奔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