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试题见
http://www.ht88.com/downinfo/101803.html2006-2007学年五市三区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简要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9月8日)
一、试卷整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由常熟市教研室命题。试题结构、分值均模仿2006年高考江苏卷,难度略低于高考试卷。从试题本身看,基本上体现了立足基础,能力至上的命题思想,试题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突出语文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也有一些不足。如阅读量和书写量都较大,导致较多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从而影响了最后的得分。语言基础题中的词语使用、语病题的部分选项句子过长,分别达77字和108字,这在高考试卷中是不可能出现的(2006年高考江苏卷同类试题的文字均在50字上下),小阅读1000多字(2006年高考江苏卷仅900字),文言文阅读700多字(2006年高考江苏卷仅500多字),第二卷现代散文阅读1292字(2006年高考江苏卷也仅1147字)。至于学生的文字书写量,则更是2006年高考江苏卷的将近一倍。
当然,从考生答卷的情况看,考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阅读和书写习惯较差等问题在本次考试中也暴露无遗。如语音题,所选词语都比较常见,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分率仅为22.2%。其他如名句名篇默写题等,得分情况也相当差。这些问题亟需在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第Ⅰ卷答题情况
第Ⅰ卷共10小题,满分为30分,均为客观性选择题。全区平均得分为12.44分,得分率为41.47%。得分情况如下表:
题号12345678910
答对人数93215352101277819802477135322025381549
答对率%22.236.549.966.047.158.932.252.312.836.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Ⅰ卷的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只有三题的得分率超过50%,分别是第4题(语病题)、第6题(理解文意题)和第8题(文言实词解释题)。得分最低的第9题,其实涉及到最基础的文言虚词“之”的理解,考题选取的又是“之”字最常见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用法,得分率仅为12.8%(木渎中学该题的得分率也仅为17.8%),可见学生的文言基础是多么薄弱,值得各位老师深思。其他如语音试题、错别字题、信息推断题等,都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具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