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名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820字。
语文(九)
2025.11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 (唐•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
(4)《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①. 萧萧班马鸣 ②.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③. 千里共婵娟 ④.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⑤.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班、碾、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2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舂:夕阳。
2. 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甲乙两文文体相同,都是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往来而不绝者 ( ) 已而夕阳在山 ( )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 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 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D. 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5. 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6.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 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 【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 【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现代文(35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凡事有度
林祖基
①凡事有度,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学问。
②“度”,它所表达的意思很多:计量单位、器量、程度、制度、度过、推测……而这里要说的“度”,是作为哲学名词的度,它是指一定的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