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430字。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②“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当表退隐之志时,常与“魏阙”“蓬莱阁”相对,诗人自称“江海人”。如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其三)》:“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同时为显高洁不俗,常与“鸥盟”典故结合,如刘长卿《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言:“平生江海意,惟共白鸥同。”
③当江海表隐逸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烟波中更重洒脱之意。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便非常典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另一范例是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寄韦珩》)。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如曾巩《人情》言:“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上扁舟。”即使时间未定,但能“终游遨”,也足以慰当下,振奋人心。
④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吴越春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国语•越语下》)。李白尤爱此典,《赠韦秘书子春》中“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的理想。
⑤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正是“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除此二意象外,也有其他江海余生想象,如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凌云翰《松月斋为张克敬赋》“不用乘槎天上去,且于江海老余生”。
⑥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⑦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世俗和权力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再看“江海寄余生”,则更像是江边那个寂静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头,只是暂时忘却营营。
⑧即使“归田”也处于想象或设想阶段时,与想象江海也不尽相同。归田想象中常言及农事生产与乡居日常。陆游《叹老》言“寓世极知均醉梦,余生只合老耕桑”;庾信《归田诗》开篇便言“务农勤九谷,归来嘉一廛”。即使任性疏狂如李白,想象归田时,也言“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赠崔秋浦三首(其二)》]。归隐田园指向避世,但生活居所和行迹依然有迹可循。
⑨而想象江海余生时,生活气息并不浓郁,多为用典或概括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文人士大夫在古代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
B.诗中的“江海”除实指江河湖海外,还有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也表退隐之志。
C.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此“江海”成为文人骚客表达隐逸情怀的意象。
D.“江海”与“五湖”结合时,诗人想象自己可以远离尘世纷扰,但生活气息并不浓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海”常与“魏阙”“蓬莱阁”等意象相对,因为“江海”与“魏阙”“蓬莱阁”一样,都是诗人向往之地。
B.“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虽然都表达了脱离世俗的意愿,但前者更强调一种超脱尘世、随心所欲的自由。
C.“江海余生”的想象常包含“小舟”“扁舟”等意象,它们象征着诗人超脱权力体系和私人情感束缚的自由状态。
D.向往“江海余生”的诗人深知这种生活只是幻想,但是他们仍然乐于享受这种幻想带来的心灵自由和快感。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3段列举李白、苏轼、柳宗元等诗人的诗句,从不同角度论证“终老江海”的洒脱与超脱,采用举例论证,让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文学性。
B.第4段引用范蠡“乘轻舟浮于五湖”的典故,既解释了“五湖”成为江海余生意象的原因,也印证了李白对“功成身退”理想的追求,论据典型。
C.第8、9段以陆游、庾信、李白的归田诗句为例,突出归田想象中“农事日常”的具象性,与江海余生的“虚泛”形成鲜明对比,论证方法恰当。
D.第10段引用胡俨“独泛扁舟江海上,信知天地一浮萍”的诗句,是为了论证诗人向往的江海余生与真实渔人生活一致,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
4.为什么说江海余生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街坊
李培禹
如果有一趟列车,声言将穿过时光的隧道,载你回到童年;而且车厢里已然坐满了曾和你一起玩耍、长大的伙伴,现在还给你留了个座位,你来不来?
来!我就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匆匆往这趟列车上赶呢。
其实,“车厢”是刚刚建立不久的一个微信群——赵堂子小大院一家亲。赵堂子是北京的一条小胡同,它在北京城三千六百多条有名字的胡同里,实在排不上号,因为它确是小胡同,从东到西也就一二百米长。然而,这条小胡同却有着与众不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