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1 14:24: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8890字。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阅读(67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样式雷”: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的“失语症”
  ——专访著名建筑史学家王其亨
  记者:中国古建美在哪里?
  王其亨:这些年来,世界学术界对中国建筑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全世界除了中国,并没有自然美的审美体系,但是在中国,自孔子倡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后,自然美的审美命题在魏晋时就已高度理论化,并和建筑结合起来。我们的古代诗文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小桥流水人家”,都有自然美的意境,均把描写的主体对象对准了建筑和环境。
  换一句时髦的话说,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地栖居”,其实在几千年来的中国已无处不在。远到班固在《西都赋》里描写长安的壮丽宏大和宫殿的奇伟华美;近到几十年前的湘西农村,当地百姓只要有一点文字表达能力,就会张贴楹联赞美建筑和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还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经常用到建筑术语。沿用到现代,比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沟通桥梁”等均是如此。另外,“开门见山”“门当户对”已是大家常用的成语。门还是体现中国人智慧的建筑结构——《周易》讲乾坤,门打开属于乾,关上属于坤。
  门一开一关就是变化的过程,而往来无穷谓之通,有无往不复、生生不息之意。所以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的贡献。
  记者:“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评为世界记忆遗产,打破中国建筑在世界的“失语症”。归纳起来,中国建筑对世界建筑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王其亨:“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价值观念,应该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本质也最大的贡献。早在《中庸》便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说法,呼吁通过个人的至诚和努力,实现与天地和谐共存。中国几千年来的智慧也影响了中国建筑的观念:我们从来就意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善待它。
  100多年前,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考察至清东陵时,赞叹其为“天才的设计”。为什么?首先选址于山川壮美之处,其次陵园建筑群配合山水胜势。尤其神道上所有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轴线上的对景设计全为双向甚至是三维乃至四维的立体景观关系。“这么大气磅礴又精微细致的景观营造,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能成为世界级景观建筑教科书内的伟大范例。”
  按中国的古建观念,建筑从属于环境,自然和人文的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和建筑创作的本体。清东陵这种源于自然法则的建筑思想,和西方建筑的认知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环境是建筑的从属与服务”,而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本末倒置”。
  记者:----------------------
  王其亨:因地制宜,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如传统建筑在防水上体现了智慧。四川传统的瓦房,瓦面从房梁起自然下垂。如果雨大漏水,在屋子里拿一根竹竿把瓦片拨一拨就不漏了。四川的古建很多也不做油漆,直接原木使用,就是因地制宜。因为四川空气湿度大,如果油漆封木,地底下的潮气进入木头后出不来,木柱就会霉变招白蚁。
  中国古建体现智慧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南方潮湿多雨,尽管有瓦屋面排水,但房檐下被水浇的木柱根往往容易糟朽,所以古人发明了穿斗式建筑。这种结构哪怕把一根柱子锯掉都还能保持稳定。而北方的房屋要考虑防风以及冬天大雪的荷载,瓦面做得很厚,满足抗风、保湿、隔热的需求,所以北方的古建,最经济合理的就是抬梁式结构。
  如果说民国时期营造学社对中国古建的调查,解决的是中国古建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我这几十年的研究,主要解决的就是中国古建为什么用木结构、大量采用单层建筑少用高层以及怎么设计的问题。
  记者:影响中国古建选址和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其亨:中国古建最伟大的理念就是把环境当作本体,也就是人和环境必须对话,这种对话机制在西方建筑里并不存在。我认为中西方建筑设计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环境和建筑谁是本体。西方从来是把建筑当作本体,环境从属于建筑;而中国人恰恰倒过来,建筑从属于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十分讲究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然美的有机结合,设计相关工程的建筑师要随有关官员赴现场勘察,统筹生态、景观及工程地质、环境容量等要素,确定基址并展开相应的规划设计。
  这种智慧在以前的中国随处可见,所以“不列颠的头脑”李约瑟评价中国乡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自然有机融为一体,有节制地利用自然繁衍生息。
  记者:这种尊重自然的理念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有无作用?
  王其亨:中国自古就倡导顺应和利用自然,也就是现在说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说到未来的中国城市如何发展,我觉得成都现有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至少它考虑到了城市的园林化。比如在居民小区几百米内一定有开放的公园、大量高架桥墩爬满爬山虎让人恍如进入原始森林。人本能地喜欢绿色,作为城市的掌舵人应该考虑到百姓的这个需求。
  【注】“样式雷”,清朝8代从事皇家建筑设计、并执掌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的雷氏家族的专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建自然美的审美在魏晋时期就已通过理论化的方式与建筑实践结合,如“采菊东篱下”的诗文意境。
  B.《中庸》中“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影响中国建筑的观念,李约瑟认为中国乡村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该思想。
  C.清东陵的神道景观采用双向乃至四维的立体对景设计,这种思想与西方“环境从属建筑”的认知完全对立。
  D.抬梁式结构主要是为应对北方的大风雪气候,穿斗式建筑则旨在解决南方潮湿多雨以致木柱根糟朽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和李约瑟等人所言,表明中国古建的水平早超越了西方。
  B.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介绍了建筑的“词汇”,本文中谈及的四川古建中的“原木”即是“词汇”。
  C.记者提问始终围绕“中国古代建筑”展开,各个问题之间逻辑紧密,访谈内容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D.王其亨以成都城市建设为例,将古代理念与当代城市规划结合,凸显了传统智慧对解决现代问题的启示。
  3.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作为一名搞建筑史研究的学者,王其亨在采访中动辄①,展现了极强的国学功底;言及相关数据和史料,不经思考便能准确无误说出;谈及②,他自信理性,认为应当客观看待;说到中国古建的选址和设计因素,他通过③,指出中西方在认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上的不同,突出了中国古建理念的独特。这一切的背后,皆因一代学人执着的信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正如他在那泛黄的日记本上写下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信仰,就是要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4.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该问题并阐述理由。(2分)
  5.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情况,但要是被人问起中国古代建筑有何特点,你将作何回答?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拯救东风240
  孙晓青
  经年累月,新藏线上那一串珍珠般的小兵站,沉淀了不少故事。一天,我和某边防团团长同行,上山看望执行任务的部队。投宿库地兵站那天,我把王祥约到我的房间,和他进行了一番夜谈。
  王祥是四川蒲江人,中学毕业后去学了汽车修理,1993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南疆。边防团编有汽车连,王祥因为有修车的专长,被安排去学开车。出徒后第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