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0 9:21: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0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是兰考最高的一棵泡桐树,它长在兰考11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长了近60年!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亲手栽下的一棵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焦桐”。“焦桐”,仿佛一座精神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神州大地,矗立在亿万中国人心中。
  60年前(1962年)的12月6日,是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报到的日子。“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东坝头镇张庄村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口,也是焦裕禄治沙的试验点。今年82岁、曾陪同焦裕禄查看风口和沙丘的张庄村原会计卞九灵说:“焦书记就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兰考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吃透了‘三害’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焦桐”巍然屹立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被一棵棵新种的泡桐簇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又一代泡桐生生不息,在兰考大地茁壮成长。泡桐树种上了,沙丘固住了,30多万亩风沙盐碱地被全部改造成良田。如今,行车在兰考沿线公路及黄河大堤兰考段,那一望无际的农田、大片大片纵横成网的泡桐林,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年不见树木而举目黄沙茫茫的荒凉景象。
  卞九灵说:“拍摄影片《焦裕禄》时,在兰考已难觅沙丘,外景地只好选在了千里之外的陕北榆林。”东坝头镇建筑队队长王庆“叫苦”:“过去兰考沙多成灾,现在沙子难觅。盖房子,得去几百里外买沙子。”兰考县曾经申报一个国际援助防风治沙项目,评审专家在兰考考察几天,连风沙影子都没看到,项目自然泡了汤。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没想到,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的泡桐树,竟然成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的兰考,农桐间作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6万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以桐木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等为主的泡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100多亿元,带动就业4万多人。现代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已成为兰考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突破320亿元,有500多家企业,带动就业8万人。李明俊说:“目前,兰考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达标率均居全省前列,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省直管县第一,很好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绿色GDP’战略部署,也是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魏善民表示:“父亲魏宪堂在义务守护‘焦桐’8年后,于1971年把守护‘焦桐’的责任交给了我。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把这棵树看护下去。以后我年纪大了,来不了了,就让孩子过来守护……”魏善民守护的不仅仅是一棵精神之树,更是一棵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之树。
  从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来到兰考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摘编自屈艳枝、卢浩然《兰考那棵树》,2022年12月8日《开封日报》)
  材料二:
  伟大精神激发伟大力量、创造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在伟大抗战精神指引、激励和支撑下,我们击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既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兰考通过种植泡桐固住沙丘,将30多万亩风沙盐碱地改造成
  良田,彻底杜绝了风沙的危害。
  B. 材料一中魏善民和家人守护"焦桐",体现了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这棵树已成为中国共产
  党人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象征。
  C. 材料二中伟大抗战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持的价值观,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凸显为
  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D. 材料二中结尾段总结全文,强调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能强化团结纽带,为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助力,呼应开头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以“焦桐”为切入口,通过焦裕禄的实地考查等历史细节与泡桐经济产业链等当下
  成就进行比较,体现了焦裕禄精神的深远影响。
  B. 材料一中兰考曾经申报国际援助防风治沙项目,因评审专家没看到风沙影子而泡汤,这导
  致兰考的防风治沙工作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C. 材料二中坚持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是因为抗战时期的社会动员与民族觉醒已达到历史最
  高水平,在和平建设时期需延续这一巅峰状态。
  D. 材料二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能让我们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挺直脊梁,始终葆有志
  气、骨气、底气,所以不需要其他精神力量的支撑。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新冠疫情期间,药师宋英杰、护师张静静等年轻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他们
  勇敢地与病毒作斗争,帮助患者跨越生与死的距离,甚至献出了自己生命。
  B.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华为集团顶住外部压力展现坚韧,坚持自主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
  打破国外的垄断,挺起了中国科技产业的民族脊梁。
  C. 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常帮助村里孤寡老人洗衣做饭,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D. 在中印边境冲突中,面对数倍于己的印军非法越线挑衅,我国边防战士毫不畏惧。祁发宝、
  陈祥榕等同志以坚定信念和英勇行为守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4. 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焦裕禄精神都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好的精神让人鼓舞,好
  的文章能让伟大精神更好地入脑入心。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文本如何论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
  精神的。(4分)
  5. 《兰考那棵树》作为一篇通讯,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属于不同的新闻文体,请结合两篇文
  章具体内容,比较并分析两种新闻文体异同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