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6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9 20:2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60字。

  河北省2026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峰:再福兄,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个人、一篇文章的优劣,大家各持所见,主张不一。而我主张畅通表达,就像我们的访谈,自由,率性,可以有观点,但需要轻松。
  郭再福:你抛出的话题很好,对于当下的作家写作,对于文学的发展,做一些抛砖引玉的话题,是不无裨益的。
  冯峰:我在给你写的几篇作品评论当中,一直强调着“平民写作倾向”话题,无论怎么说,平民写作与作家“自我”表达是并行不悖的。因此,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郭再福:……
  冯峰:写作是一种观照。观照下的人和物,自然和生命体态,都是写作物,作家的一生其实都在思考、咀嚼、表达写作物的状态,或者是对作家自身和他这一代人进行记录性、浓缩性的书写。
  郭再福:我发现写作中的自我总是在扩充的,技巧、问题就退之其次了,个人私事也未必是写作的唯一主题了,写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让人遇见作家的胸襟和见识。
  冯峰:通观当代以来的许多成名作家,我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恣肆汪洋地出作品,出成果,那就是他们有深度的时代与人文关切,让文学放歌。由此,我也感觉到:写作到了一定地步,比的不是技巧,而是智慧和精神。作家的胸襟气度有多大,就决定他最后能走多远。古人说“文如其人”,自有其道理,你个人的旨趣、精神的境界会影响你写作的整体质量。
  郭再福:依我个人看,中国人的写作,自古以来就讲究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摆进作品里,如果通过一部作品看不到背后的那个人,我认为这样的文字总不是好的。以前的人,要么为君而存在,要么为道而存在,直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我而存在了。
  同时,我还认为,文学里必然是有一个自我的,这个自我需要作家去发现。只有这个“自我”、这个“个人”被发现了,写作才能说自己的话,才能谈自己的人生感受。
  冯峰:你的观点是对的。物我两忘,这也是一种自我抒怀的方式。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多关心社会、现实、国家、人伦,遵循传统,很少有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也很少有自我省悟的忏悔精神,转而去关注更高远的人世,更永恒的感情和精神。事实上,当下的作家以及众多的写手们其写作旨趣都在表述和传达着“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这样一种话题,这也就是“自省精神”,自省必然导致深刻。
  郭再福:我一直认为,自言自语是文学的起点,作家个人把感受与思考注入到语言中,通过书写而诉诸文字,成为文学。我在写作中,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甚至不去想有朝一日能得以发表,却还要写,也因为从这写作中就已经得到快感,获得精神上某种慰藉。我的很多即兴式的诗歌(诗词)、散文写作,纯粹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为自己而写,并不指望有可能发表。回看我的写作经历,可以说,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所书所写取其心性,满足自我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我管不着的事,再说,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
  冯峰:文学原本是纯属个人的事情,一生一世的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再福肯定了冯峰畅通表达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对于当下的作家写作、文学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B.冯峰认为写作是对人和物、自然和生命体态的观照,因而不能把个人私事的书写当作唯一的主题,而应该写一代人。
  C.郭再福以个人的创作经历为例,说明写作能给人带来快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体现了功利的写作态度。
  D.在郭再福看来,作品是作家自我的真实呈现,如果把写作当成追名逐利的工具,这样的作家写不出好作品。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冯峰紧扣郭再福的创作实践提出“平民写作与作家‘自我’表达并行不悖”的观点,也为后续探讨写作与自我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B.冯峰认为当代成名作家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有深度的时代与人文关切”,郭再福强调作品需体现“自我”,二人观点并不矛盾。
  C.冯峰既认可文学的“个人属性”,也强调其“价值向度”,这种认知既避免了文学的功利化,也未忽视其精神意义,逻辑完整。
  D.冯峰提出“态度几乎等同于文学伦理”,郭再福却并不认同冯峰关于“文学态度”的观点,二者在此处存在认知分歧。
  3.下面文段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写作和自我的关系,这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多数作家都会有一个写作青春文学的阶段,就在于那是一个辨识自我的时期。因此,我们没必要对现在的年轻作家只把目光聚焦于自我里的那点私事而作无谓的担忧,①______。这一个过程当然可以逐步形成一个作家的写作状态或者文学态度。无论是蜻蜓点水般的轻轻触及,②_______,都是过程,只要自我在发展、在深化,他的写作就会随之变化。对我而言,我的写作到了今天,都只是写作的一种爱好,也可能是逐梦而行式的爱好。因为有梦,③_______,包括到现在,我依然能坚持一种状态,为我喜爱的文学写作积累激情和素材。说实话,我很适意于自己的这种态度。
  4.冯峰和郭再福都对“中国的文学传统”进行了反思,他们获得了哪些对当代写作的启示?请简单概括。
  5.访谈中冯峰说“写作到了一定地步,比 不是技巧,而是智慧和精神”。请结合郭再福的观点,说明“智慧和精神”在写作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被子弹击穿的花朵(节选)
  衣向东
  秋末,驻守烟台的日军总指挥大岛大佐纠集日伪军五千多人,对八路军栖霞根据地进行“扫荡”,兵工厂按照上级指示从后寨村转移到牙山一带。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适合兵工厂隐蔽生产。
  周海阔以三条涧村作为兵工厂的核心,在高家沟、李老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