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东教学联盟2025年11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940字。
湖南省湘东教学联盟2025年11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5年11月6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3道小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旨趣和现实需求。生活美学的出场,是对中国传统“生生”意蕴的生动诠释,于四时、山水、礼乐的生活中彰显着中国人的审美境界。
问题一:
探析生活美学理论资源,可聚焦儒家的伦理美学、道家的自然美学、禅宗的觉悟美学、《周易》的“生生”美学这四大核心脉络,它们共同铸就了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哲学基因————“道器不二,即用显体”,塑造了“日用即道”的中国审美生活范式。第一点是儒家的伦理与审美交融的“礼乐文明”。儒家从伦理维度为生活美学注入了鲜明的社会关怀和人间情韵。儒家生活美学的核心在于将伦理价值内化于心,赋予日常生活以深厚的社会责任、道德底蕴、审美意趣。第二点是道家讲求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境界。道家为人的居处生活提供了超越功利、回归本真的自然主义向度。道家美学塑造了崇尚无为、朴素、野趣、自然韵律的生活审美观。第三点是禅宗平常日用中的“当下觉悟”。禅宗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活美学的日常化与心灵化。其核心智慧“平常心是道”。主张在担水劈柴、吃茶洗钵的寻常日用中体悟真如佛性。禅宗美学精髓在于以“即事而真”的态度,将生活本身转化为觉悟与空静的修行道场,提升心灵的超越性。第四点是《周易》强调宇宙生命的动态和谐观。易学思想为生活美学提供了深刻的宇宙论基础与辩证思维。“观物取象”揭示古人从自然万物中提炼审美意象,融入器物纹饰、建筑布局,使生活空间成为宇宙秩序的微观映射。其“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的辨证思维,更深刻影响了中式审美对平衡、节奏、虚实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对宇宙生命律动的深切体认与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问题二:
中国传统生活美学所蕴含的智慧,在哲学层面为个体生命意义的确证与社会和谐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极具现实价值的启示。其核心价值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对个体的启示。数字时代加剧了“悬浮的头脑”与“疏离的身体”间的割裂,生活美学有利于安顿心灵,通达自由之境。二是对社会的启示。构建情感共同体,涵养伦理秩序,传承文化基因。我们可以塑造“共享的意义空间”;举办以审美为纽带的文化活动,强化文化认同感与社群归属感,有效抵御原子化社会的疏离,为构建“情感共同体”提供鲜活载体。三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追求“天人合一”,一般而言不将自然作为征服对象,而是视为生命共感、伦理投射的伙伴,展现了“天人共生”的生态智慧。四是对文明发展的启示。生活美学通过日常审美实践,弥合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的割裂,倡导一种感官丰富、心灵充盈、伦理自觉的“整全生活方式”,为构建更具人文温度的现代文明提供智慧支撑。这四者共同指向一个心灵有安顿、社会有温情、文化有传承、生态有敬畏的文明图景。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引述“慢慢走,欣赏啊”来倡导人生的艺术化。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丰富的“审美瞬间”,都有助于个人回归经验性的本真生活,重新发现“附近”和“远方”,进而在庄子所谓“闲”而不“间”的从容自如中,疗愈精神的“内卷”乃至“倦息”。不仅如此,当具体的、多元的物色
(摘编自《生活美学:追求美好生活的哲学审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生活美学彰显着中国人的审美境界,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哲学基因是“道器不二,即用显体”,审美生活范式为“日用即道”。
B.生活美学有利于人们安顿心灵,构建更具人文温度的现代文明,从而避免数字时代“悬浮的头脑”与“疏离的身体”间的割裂。
C.生活美学“深度沉浸、自主创造、身心和谐、共同体联结”的整全生活方式不符合朱光潜先生《谈美》中“慢慢走,欣赏啊”的理念。
D.我们加强重视美育工作在生活教育、历史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灵教育等方面的开展,就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文在探析中国传统生活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生活美学智慧的现实价值和实践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B.原文中“生生”“天人合一”“平常心是道”这些文字标上引号,是为了突出强调,从而让观点更鲜明。
C.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的理论,为“生活美学的营造能让人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观点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
D.原文针对当代生活美学面临的困境,论述应如何营造当代生活美学,具有较强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归有光《项脊轩志》充分体现了中国生活美学的智慧。文中“杂植兰桂竹木”的庭院营造,正是道家① 的生动实践,让小小书斋成为与自然对话的精神栖所。在方丈之室“偃仰啸歌”,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塘”中体会“风移影动”的自然韵律,这恰是《周易》“观物取象”智慧的体现————从寻常景物中② ,将生活空间转化为心灵道场。而母亲叩问与夫妻日常,则以儒家“礼乐文明”为底色,③ 融入生活细节,构建起充满温度的情感共同体。
4.本文是学者们在论坛上围绕“生活美学”的讨论,根据上下文,问题一至问题四可能是什么?请依次写出。(4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原文,谈谈“数字极简生活”是如何践行生活美学思想以突破当代精神困境的。(6分)
90后设计师小林近年来践行“数字极简生活”:每周设定“无屏幕日”,亲手打理阳台花园,学习传统茶道,与朋友定期举办线下读书会。她说:“断开网络连接后,我重新发现了四时变化的美,在泡茶的一招一式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面对面的交谈也让彼此的心灵更贴近。”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天梯上漫游
张锐锋
365个石阶,从黄河边通往1600年前的北魏时代,一年中四季轮回日子,和这天梯的级数暗合,天意和命运的隐喻,赋予这天梯以绝对高度。黄河大梯子崖,在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之”字形的古栈道,从绝壁峭崖上呈现人工奇迹之美,一个巨大的雕刻工程,依附于激流和悬崖,凸现了历史文化的不朽主题。
垂直高度120米,但弯曲的力量让这有限的高度获得了巨大张力。小型直升机从黄河岸边起飞,将我的视野带向了空中。我在一阵阵旋翼的轰鸣中,看见开阔的河面快速收缩到不足40米的龙门————在峭壁之上,一座铁路桥展开钢铁飞翼,凌空而过。这就是著名的龙门,鱼跃龙门成为人间美好的寓言,它指出了奋斗的意义和积蓄:能量一跃而起的可能,生活不仅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