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约19750字。 -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周”系列活动,大家一起来参与吧!
 活动一:启幕文化盛宴
 (积累与运用20分)
 小雨为本次活动撰写了新闻稿,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我校“校园文学周”开幕 文学新星展风采
 秋日晴空下,校园银杏渐染金黄,9月16日上午9点,我校“校园文学周”开幕式在操场隆重举行。飘扬的彩旗与摇曳的金叶相映成趣,全校师生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作为省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九年级小文同学以“文学与成长”为题发表演讲。她的声音清亮,语调抑扬顿挫,从初涉写作的懵懂初衷,谈到获奖背后的坚持与热爱,将创作历程中的故事讲述得巧妙绝伦。讲到动情处,她慷慨激昂地号召同学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一同用文字书写青春!”真挚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文学周还将开展戏剧表演、诗词大会等活动,必将为校园增添更多文化魅力。
 1. 请你为新闻稿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抑扬顿挫( ) ②慷慨( ) ③真挚( )
 2. 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映成趣 B. 热烈非凡 C. 巧妙绝伦 D. 经久不息
 3. 小雨为“校园文化周”开幕式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墨香满苑书华彩”,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A. 琴韵绕梁谱妙音 B. 琴韵绕梁谱佳曲
 C. 诗韵盈园赋妙音 D. 诗韵盈园赋佳曲
 4. 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cuò ②. kǎi ③. zhì 2. C 3. C
 4. 示例:“书写”重读。“书写”是这句话中的核心动作,它代表着用文字去记录、描绘青春的行为。强调“书写”突出了通过实际行动去展现青春、赋予青春意义的过程,契合“校园文化周”鼓励学生积极创作、用文字表达自我的主旨,更能激发同学们用文字展现青春的热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来形容说话、朗读或演奏的声音富有节奏感。文中指小文同学的演讲富有节奏感。
 慷慨:kāng kǎi,一是形容人大方、不吝啬,愿意拿出财物帮助他人;二是形容情绪激昂、语气豪迈。文中指小文同学演讲时情绪激昂、语气豪迈。
 真挚:zhēn zhì,指感情、态度等真诚恳切,没有虚假。文中指小文同学的演讲真诚恳切。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相映成趣:指两种事物互相衬托,显得十分有趣味、很有意思。文中用来形容“飘扬的彩旗”与“摇曳的金叶”,两种事物搭配,形成视觉上的呼应与趣味,符合“相映成趣”的使用场景,使用正确;
 B.热烈非凡:指气氛、情绪等非常热烈,超出一般情况,没有能比得上的。文中描述“全校师生热情高涨”的开幕式现场,“热烈非凡”精准对应师生的情绪和现场的热闹氛围,贴合“隆重举行”的活动背景,使用正确;
 C.巧妙绝伦:指方法、技术、构思等灵巧高明,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核心侧重“技艺/设计的精妙”,多搭配工艺、建筑、方案等具体事物。文中用来形容“讲述创作历程中的故事”,“讲故事”是语言表达行为,侧重“动人、吸引人”,而非“技艺精妙”,搭配对象与词语核心含义不匹配,使用错误;
 D.经久不息:指声音、掌声等持续时间很长,不会很快停止。文中对应“真挚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后的掌声,“经久不息”能准确体现掌声持续久、反映师生认可的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即内容上贴合“校园文学周”主题。上联“墨香/满苑/书/华彩”为“名词+动宾+动词+名词”的结构。
 A.琴韵绕梁谱妙音:“琴韵”核心对应“音乐”范畴,而本次活动是“校园文学周”,主题围绕“文学(文字、诗歌、书籍等)”展开,“音乐”与“文学”主题关联性较弱,内容不契合;
 B.琴韵绕梁谱佳曲:“琴韵”聚焦“音乐”,“佳曲”同样属于音乐领域,与“文学周”的“文学”核心主题脱节,内容不契合;
 C.诗韵盈园赋妙音:“诗韵”(诗歌的韵味)属于“文学”范畴,“盈园”(充满校园)贴合“校园”场景,与“文学周”主题内容契合;结构层面,前三项“诗韵(名词)”对“墨香(名词)”,“盈园(动宾)”对“满苑(动宾)”,“赋(动)”对“书(动)”均匹配,尾项“妙音(名词)”与上联“华彩(名词)”相对,且符合仄起平收;
 D.诗韵盈园赋佳曲:“诗韵”契合“文学”主题,“盈园”贴合“校园”场景,尾字“曲”为仄声,与上联“彩”(仄声)平仄冲突,违反对联“仄起平收”的基本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