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3题,约12780字。 - 辽宁省普通高中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汪建新:下面我谈第二个话题,毛泽东诗词的总体情况。我想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解答来展开。毛泽东诗词是集毛泽东的思想、情感、意志、才华、个性及书法于一体的完美的结合,题材广泛,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①___________?
 江西省吉安县渼陂村有一个书院。1930年2月之后,毛泽东在那住了一段时间。书院墙上有这样一副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泽东自己也很喜欢这副对联。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他的知识底蕴和人文修养博大精深。他一生酷爱读书学习,终生与书为伴。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有人曾经作过统计,毛泽东藏书中留有阅读印记的,包括图画和批注,涉及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429位诗人。这一数字显然是不完全的统计结果。他成为诗人就不难理解了。
 毛泽东与诗词的关系如何?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革命家的一生,也是一个诗人的一生。读诗、学诗、赋诗、吟诗、解诗、论诗,对毛泽东而言,是情趣爱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无论是喜是悲,是忧是怒,是庆贺胜利还是抒发豪情,毛泽东都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坚定的意志、翻卷的心潮、激荡的思绪和绵绵的深情。
 ②___________?
 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不同的毛泽东诗词版本,收进去的作品数量不一样。最多的一个版本收录了150多首。1996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毛泽东诗词集》,收录67首,包括他生前发表的39首和未发表的28首。这个版本里的作品都是经过严格认定的。其实,毛泽东究竟写了多少首并不重要,他根本就不是靠作品数量取胜的。他的很多作品,如《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等,艺术成就极高,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诗人毛泽东有什么特点?
 作为一个诗人,毛泽东的特点十分鲜明。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他是政治家诗人,诗人政治家。毛泽东有三首词以井冈山为题,分别是《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而这三首词又都提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其他任何地方没有这种待遇。井冈山斗争不过两年零四个月,井冈山不是毛泽东一生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这种深厚的井冈山情结,完全可以理解成一个政治家对一座政治名山的特殊情感。
 ③__________?
 毛泽东诗词的总体风格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豪迈奔放,充满了一股英雄主义气概,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毛泽东诗词的传播范围有多广?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七律•长征》。1938年该书被翻译成中文《西行漫记》。《七律•长征》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而且是先国外后国内。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为此行作了精心准备,在人民大会堂欢迎宴会的答谢词中,他特意引用了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④__________?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诗词就一直是出版界的一个热点。迄今为止,国内国外、公开非公开、不同语种、不同版式的毛泽东诗词书籍,超过1100种。估计没有人能够全部收集到这么多毛泽东诗词版本。
 (摘编自人民网《访谈实录:汪建新教授谈“读不尽的毛泽东诗词”》)
 材料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要求诗歌语言是生动形象的,富于动作地“跃然”纸上,而不是抽象地、无生气地僵卧纸上。毛泽东的诗词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录毛泽东诗词作品最多的版本收录了150多首,但其中的作品均未经过严格认定。
 B. 毛泽东诗词自20世纪50年代末成为出版界热门,至今相关研究书籍已有1100多种。
 C. 毛泽东诗词与袁枚提出的“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的诗文创作主张相契合。
 D. 毛泽东诗词中“飞”“过”“卷”等动词的大量运用,使其诗词呈现出凌厉之势、迅捷之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诗词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其思想、情感、意志、才华、个性等。
 B. 毛泽东集革命家与诗人身份于一身,他常借助诗词抒发高远理想、坚定意志和复杂情感。
 C. 马克思认为色彩感是最易被大众接受的一种美感,因此毛泽东诗词中运用了许多色彩词。
 D.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描绘了雪里行军的画面,红旗白雪交相辉映,颇具艺术感染力。
 3. 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
 《沁园春•雪》堪称毛泽东诗词的典范,其风格 ① ,创作特色鲜明。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银蛇”喻雪覆群山、以“蜡象”喻冰封高原,颇具一种形象美;“山舞银蛇”的“舞”、“原驰蜡象”的“驰”,又赋予静态山水以灵动姿态,生动地表现出 ② 。毛泽东诗词备受人们喜爱,不仅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 ③ 。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填写出文中横线处的问题。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材料二论述了毛泽东诗词语言的形象美,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吹号手
 司马文森
 我们的吹号手,是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
 三年前他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到我们这个部队。当我刚被派到这个部队去工作的时候,听说他是一个志愿兵,我就去看他:
 “你是一个志愿兵?”
 “我从家里逃出来。”
 “你为什么要逃出来?”
 “全家人都打我,不让我过下去,后来人家告诉我:要打日本仔!”
 一个老兵,给了我许多关于这个志愿兵的补充材料:他逃出家里后,就在邻近的墟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