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530字。
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门多萨:你着手写《百年孤独》的时候,什么是你的创作初衷?
马尔克斯:我要为我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
门多萨:许多评论家说,你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马尔克斯: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想艺术地再现我童年时代的世界。你知道,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境况悲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外祖母,酷爱占卜算命;还有许许多多彼此名字完全相同的亲戚,他们向来搞不太清楚幸福和疵癫的区别。
门多萨: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
马尔克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而是他们乐意找到的东西。
门多萨:一谈到评论家,你总是充满嘲讽的口气,你为什么这么讨厌评论家?
马尔克斯:因为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冒着大放厥词的危险,承担解释《百年孤独》之谜的全部责任。他们没有想到,《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作品,书中有很多给最亲密的朋友的暗号,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现。
我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人物加夫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关键。这位评论家声称,有了这个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所有无节制的、极其夸张的表现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都是受了拉伯雷的文学影响。其实,我提到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结果不少评论家都踩上了。
门多萨:评论家高谈阔论我们可以不加理会。不过,你这部小说倒不仅仅是你童年时代的艺术再现。有一次,你不是也说过,布恩迪亚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
马尔克斯: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代价高昂然而徒劳的奋斗的集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集合。至今,在我们中间,“健忘症”仍然存在。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门多萨:请问,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
马尔克斯: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缺乏爱。在我这部小说里,人们会看到,那个长猪尾巴的奥雷里亚诺是布恩迪亚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唯一因爱情孕育出的后代,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我认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门多萨:我不想再问你别人问过你多次的问题,即为什么书中出现那么多的奥雷里亚诺,那么多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因为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色的命名方式。我们祖祖辈辈名字都大同小异。你们家的情况就更加出奇,你有一个兄弟,名字跟你一样,也叫加夫列尔。不过,我倒想知道,要区分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蒂奥,有无规律可循?什么样的规律?
马尔克斯:有一条非常容易掌握的规律,何塞•阿尔卡蒂奥们使这个家族得以延续,而奥雷里亚诺们则否。只有一个例外,即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这一对孪生兄弟,也许是因为他们俩长得完全一样,从小就给搞混了。
门多萨:在你这本书里,狂热昏聩的总是男子,而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这是否是你对两性的看法?
马尔克斯:我认为,妇女们支撑着这个世界,以免它土崩瓦解;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到头来,人们会问究竟哪种做法不够明智。
门多萨:看样子,妇女们不仅保证了这个家族的延续,还保证了这部长篇小说的连贯性。也许,这就是乌尔苏拉•伊瓜兰特别长寿的原因所在吧?
马尔克斯:是的。早在内战结束之前,她已年近百岁,应该归天了。但是我觉察到,要是她一死,我这本书也就完蛋了。只有等后面的情节无足轻重时,她才能死。
门多萨:我猜想,你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总有些人物偏离了你的创作初衷,你能举个例子吗?
马尔克斯:可以。桑塔索菲亚就是其中一例。在小说里,她一发现自己患了麻风病,就应该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立即不辞而别,走出家门。尽管这个人物的性格基础是忘我的牺牲精神,这个结局让人觉得还算真实可信,我还是进行了修改。那样写太悲惨了。
门多萨:_________?
马尔克斯:就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来说,有三个人物完全背离了:奥雷里亚诺•何塞,他对他的姨妈阿玛兰坦产生了强烈的热情,这使我大为惊讶;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我原来打算把他写成香蕉工会的领袖,但并未如愿以偿;还有何塞•阿尔卡蒂奥,他竞从教皇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跟本书其他部分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门多萨:创作这部小说时最困难的是什么时刻?
马尔克斯:开头。我十分吃力地写完第一个句子的那一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非常心虚,不禁自问:我下面不知会写出什么玩意儿来呢。事实上,当我写到在一片丛林之中发现了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时,我觉得这本书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我的创作便犹如江水奔流,一泻千里,而且心情也变得非常愉快了。
门多萨:这部小说的某些重要特点一定会被评论家们(当然是指你厌恶的那些评论家)忽视。你看,哪些特点会被他们忽视?
马尔克斯:他们忽视了这部作品极其明显的价值,即作者对其笔下所有不幸的人物的深切同情。
门多萨:你认为,谁是这部小说最好的读者?
马尔克斯:我的一位苏联女友看到一位上了岁数的妇女手抄我这本书,而且很明显是从头抄到尾。我的女友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位妇女回答说:“因为我想知道究竟是谁真的疯了:是作者还是我。我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重新把这本书写一遍。”我想不出比这位妇女更好的读者了。
门多萨:《百年孤独》的成功是否使你非常惊讶?
马尔克斯:是的,非常惊讶。
门多萨:但是你对弄清楚这个秘密并不感兴趣?
马尔克斯:是的,我不想知道。我认为,搞清楚为什么我的一本我估计只有几个朋友会看的书会像热香肠一样到处出售,是危险的。
(摘编自《番石榴飘香•(百年孤独>》)
【注】本文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著名传记小说家兼记者P.A.门多萨的谈话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提及妹妹啃泥巴、外祖母酷爱占卜等童年往事,是为了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家族成员的荒诞。
B.马尔克斯认为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源于缺乏爱,唯一因爱诞生的长猪尾巴的奥雷里亚诺象征家族的希望。
C.门多萨提出区分作品中众多同名人物是否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意在探究文本细节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图。
D.门多萨与马尔克斯谈及创作最困难的时刻,意在探讨创作瓶颈期是否会催生作者对作品深层内涵的思考。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认为女性总是竭尽全力支撑世界,男性则只知一味推倒历史,此评价暗含对两性社会角色的反思与价值判断。
B.马尔克斯评价手抄全书的妇女为“最好的读者”,肯定了这位妇女探究作品的精神,也委婉表达了对部分评论家的否定。
C.马尔克斯在对谈中不时展现出他用语的幽默诙谐,如“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要是她一死,我这本书也就完蛋了”。
D.马尔克斯认为弄清楚作品畅销的秘密是危险的,因为他担心作品商业价值会掩盖文学价值,导致读者不再关注作品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8个字。(3分)
在文学评论课上,同学们整理马尔克斯对评论家的看法:评论家总是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在作品中寻找 ① ,而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评论家将书中人物携带《拉伯雷全集》的情节过度解读,而作者本意只是 ②;评论家忽视了《百年孤独》中 ③ 这一极其明显的价值。
4.根据上下文,文中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并阐述理由。(4分)
5.马尔克斯认为“布恩迪亚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衣锦还乡
颜士富
敬财大学毕业就在外闯荡,多年来摸爬滚打,酸甜苦辣,尝尽人间辛酸。如今事业有成,每每回想过去,不禁感慨万分,当初考上大学时,是左邻右舍三毛五毛钱凑齐了上学的路费,最让他感动的是花婶硬把留作换盐的五个鸡蛋卖了八毛钱给了他。
临近春节,敬财决定回老家过年,备些年货,看望一下众乡亲,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