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22 6:36: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00个字。
  气象物候(专题) 
  教学目的: 
  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法 
  学法指导:朗读—释疑--赏析—积累 
  媒体设计:播放诗词朗读录音,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诵读感知 
  具体操作如下: 
  1,听朗读录音。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诗词,要求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幻灯片投影:相关配诗画) 
  2,理解诗词内容。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分小组进行口头训练,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由于这几首诗均是以前接触过的,因而不难理解) 
  三.品析鉴赏: 
  1.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精确的语言(幻灯片投影:讨论题) 
  (1)《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讨论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3)《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讨论明确:“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讨论明确: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