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30 11:17: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1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总计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汗珠顺着额角滑落,焊接面罩下是一双沉稳而专注的眼睛。23岁的乌干达青年西尔弗引弧、运条,眼神聚焦在熔池上,枪尖一点压着一点,焊花飞溅中,随着一条均匀的焊缝在最后一根薄壁方管上逐渐成型,西尔弗长舒一口气。
  在乌干达基贡巴石油学院近期举行的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乌干达项目管理部(以下简称中石化)零基础焊接培训结业考试现场,这位乌干达乡村青年刚刚完成了他焊接学习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任务——首次在薄壁管焊接中实现了“零烧穿”。
  西尔弗是中石化本年度为乌干达蒂伦加油田项目培养的第一批312名当地一线青年学员之一。这次培训涵盖9个工种,其中焊接培训有30名学员。
  作为石油产业的“隐形守护者”,焊接工人负责把一道道管线“缝合”成一条条能承压、耐腐蚀、穿越山河的“工业动脉”,他们的手艺关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对许多像西尔弗一样出身农村的乌干达年轻人来说,参加专业的焊接技术培训,既是一场个人技能与精神的淬炼,也是在为这个东非国家石油工业筑造基石。
  “手腕要稳,眼神要灵。”西尔弗告诉记者,这是他的中国老师汤海东反复叮嘱的焊接“秘诀”。
  “刚来的时候,我连焊枪都握不稳。”西尔弗坦言,尽管在工友的帮助下掌握了一些基础技术,但面对管道对接、复杂角度焊接等高标准要求时,仍屡屡失败。尤其是在薄壁管材焊接中,烧穿、未熔合、夹渣等问题频发。眼看着报废的焊件越堆越高,西尔弗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
  转机出现在第五周的一个清晨,他本以为自己是最早到达训练场的,却意外发现一位朴实的中国师傅已经在认真检查前一天的焊接试件——这位师傅正是汤海东。
  47岁的汤海东是山东人,曾参与“西气东输”等上百项重大工程,拥有30余年焊接经验,攻克过焊接领域各类技术难题300余项,多次斩获行业大奖。他此次来到乌干达,是作为中石化派出的援外技能专家负责指导培训工作。
  西尔弗眼中的汤老师严格而有耐心,“老师常说,一条焊缝,既是技术,也是态度”。汤海东带领团队,为每位学员建立了“技能病历卡”,详细记录焊接缺陷与改进建议。
  “你看这气孔,如果焊速过快,运条不稳,就容易出问题。”在一次实训中,汤海东一边指着试件讲解,一边亲自示范。电弧在他手中如银蛇飞舞,在75度的管坡面上,一条完美的焊缝瞬间呈现。“到坡口边缘时,要稍作停顿,让熔池金属充分填满。”这样的“一对一”教学,他在学员身边往往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学员掌握要领为止。
  在汤海东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的进步显而易见。刚开始的时候,学员们的焊缝线条歪歪扭扭,被戏称为“蚯蚓焊”。针对这一问题,汤海东在笔记本上不厌其烦地画了一个又一个示意图,给学员们耐心地讲解运条的角度和速度。“手腕要像钟摆一样稳定,”他一边示范一边说,“想象你在画一条优美的曲线。”
  在汤海东的指导下,西尔弗的焊缝逐渐变得均匀美观,终于在结业前几天焊出了漂亮的“鱼鳞纹”,不仅通过了第三方机构考核,更收获了汤老师的称赞:“很好!这就是我要看到的焊缝!”
  在汤海东与其中国同行的帮助下,一束技能的火种已经点燃。“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焊接大师的徒弟。”西尔弗的这句话代表了许多学员的心声。接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奔赴蒂伦加油田施工一线,用手中的焊枪在钢铁管道上“绣”出乌干达石油产业的华锦,为国家和个人的未来焊接希望。
  中石化承建的蒂伦加油田位于乌干达西北部,总投资超20亿美元,预计投产后可日处理20多万桶原油。据了解,自2022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中石化为当地提供了超过4000个就业岗位,帮助乌干达培养了1300多名石油产业工人。2025年度将再为当地培养焊工、电工、吊装工等9个工种共836名成熟技师,并提供相关就业岗位。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聂祖国、张紫娟、何雨轩《焊花里筑梦——在乌干达见证中国焊接专家播撒技术火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干达青年西尔弗的焊接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最初连焊枪都握不稳,后续进步离不开汤海东的耐心指导。
  B. 汤海东在乌干达的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通过观察学员操作细节、记录学习问题,帮助学员攻克焊接技术难点。
  C. 中石化承建的蒂伦加油田项目,除了推动当地石油产业发展,还承担着为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D. 文中仅通过描写西尔弗的成长经历,就全面展现了中国焊接专家在乌干达的教学成效,并未提及其他学员案例。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海东团队建立“技能病历卡”,反映出中国专家在技术教学中注重细节、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B. 西尔弗实现薄壁管焊接“零烧穿”,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印证了中国焊接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C. 中国专家向乌干达学员传授焊接技术,旨在扩大中石化当地市场份额,忽视了当地技术人才的发展。
  D. 从“焊花飞溅”的教学场景到学员掌握技能的成果,可看出中外技术交流具有实际意义和正向价值。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乌干达当地青年缺专业技能,大量劳动力仅能从事低薪体力工作,就业竞争力弱。
  B. 汤海东团队针对学员具体问题,研发相应的教学法,80%学员1月内掌握核心技巧。
  C. 中石化在乌干达建造员工宿舍、食堂等,为当地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D. 乌干达政府计划5年内,依托中国培养的技术人才,打造本土石油技术培训基地。
  4.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中国焊接专家在乌干达开展教学工作时,采用了哪些关键教学举措?
  5.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援外技术专家专业严谨、耐心细致等优秀品质的?
  【解析】
  【导语】文章以乌干达青年西尔弗学习焊接技术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援外技术专家汤海东团队在乌干达开展技能培训的感人故事。通过细节描写、典型事例和对比手法,既体现中国专家的专业严谨与教学智慧,又彰显技术援建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全文以“焊接”为隐喻,巧妙串联起个人成长、技术传承与国际合作的多重主题。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并未提及其他学员案例”错误,文中虽以西尔弗为例,也提到“西尔弗是……培养的第一批312名当地一线青年学员之一……其中焊接培训有30名学员”“西尔弗的这句话代表了许多学员的心声”,可见,并非仅通过西尔弗展现教学成效的,还有许多学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的对我说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