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82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5分)
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 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儿从容出游,描绘了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 “谁主沉浮”,诗人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降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 下片回忆往事,词人在抒发革命豪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
【答案】D
【解析】
【导语】诗歌以壮阔秋景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豪情。上阕通过“万山红遍”“百舸争流”等意象,勾勒出充满生命力的湘江秋色;下阕回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中流击水”的意象尤为突出,彰显了革命者的壮志与担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D.“表达了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主要表现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回答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没有“对年轻气盛、不顾后果、中流击水及意气用事的冒险行为的反思自省”。“中流击水”不是冒险行为,而是表现奋勇进击的无畏气概和豪情。
故选D。
2. 下列对《短歌行》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曹操生逢乱世,亲眼目睹了百姓颠沛流离,即便此刻大业已成,但无奈却已年近半百,不禁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B. “青青子衿”一句中,“子”是敬称,“衿”指古式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比喻的说法,形容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犹豫不决的样子。
D. 诗人在诗末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 决心,希望贤才都来归顺自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热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体现了“五四”时期敢于破坏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B.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忠贞。
C. 《峨日朵雪峰之侧》用凝重壮美的意象表达丰富深刻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昌耀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心。
D. 英国诗人雪莱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致云雀》中热情赞颂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柔美、静谧、冷酷、神秘的象征。
4. 下列选项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B. 本诗随着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之后的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表现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 诗人特意提出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效仿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于是,诗中写到梦中经过他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穿上他当年特制的木屐。
D. 诗人性格清高,有平交诸侯、致君尧舜的理想,却受到权贵的排挤,然而尽管如此,仍然在诗歌末尾发出不肯屈从权贵的呐喊。
5.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的组合,勾勒出一幅悲凉、壮阔的秋景图。
B. 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空间、时间两方面表达出诗人常年漂泊孤独的悲秋之情,情感深沉悲慨。
C. 尾联写世事艰难,诗人又因病断饮,世事艰难是个人生活痛苦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本诗的前四句重在抒情,后四句重在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