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4
- 资源简介:
约3980字。
《一着惊海天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新闻特写围绕 “舰载机着舰” 这一核心事件,按 “准备 — 着舰 — 成功” 的逻辑展开,结合课文梳理关键场景及内容,完成下表:
关键场景 时间 / 阶段 核心内容(环境、动作、氛围)
着舰前准备
舰载机临空
着舰瞬间
着舰后确认
成功后反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分析其体现的新闻特写语言特点: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 - 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3)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 时 08 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4)掌声,欢呼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航空母舰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着,官兵们的欢呼声与海浪声融为一体,久久回荡。
二、深度阅读
1.分析新闻特写的 “场景张力” 与 “细节感染力”:
(1)课文开篇 “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与 “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形成环境对比,这种对比有何作用?如何为后续着舰事件铺垫氛围?
(2)“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等动作描写,为何要精准罗列步骤?体现了舰载机着舰的什么特点?
(3)文中运用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震耳欲聋” 等听觉描写,以及 “凌波海燕”“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等视觉比喻,这些感官描写如何增强读者的 “现场感”?
2.探究新闻特写的情感与主题:
(1)课文标题 “一着惊海天” 中 “惊” 字有多重含义,请结合内容分析(如对场景惊险的惊叹、对技术突破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