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2071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古人将日夜更替、四季变换的自然现象道德化,总结出hán( )养中华民族精神根基的自强不息精神,认为人要“自强而成德”。
甲。《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是我们自我实现的秘jué( )。我们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能走向真正的自强。朱熹认为君子之行要效法上天之行,便要“自强其志”,日新又新,练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面向真理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
乙。孟子将挫折逆境看作磨lì( )精神的机会,我们应恪( )守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困苦中“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方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宋代学者尹焞有言“知其难而自强不息,则其至于善也必矣”,倡导的是坚定信念、心不旁wù( )、迎难而上的积极态度。
丙。墨子主张“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人应该主动作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朱熹“不能自强则听天所命,修德行仁则天命在我”、胡寅“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这类箴( )言,呼吁我们要具有自强有为、勤奋不息的刚健品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填入画波浪线句中空白处最合适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A.不但 而且 B.虽然 但是 C.只有 才 D.不仅 也
(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自强不息意味着刚健有为、永不懈怠
②自强不息意味着自立自强、积极进取
③自强不息意味着坚韧不拔、不畏险阻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4)请结合材料,探究四所985高校的校训中都使用了“自强不息”一词的原因。
(附:《汉语大词典》对“校训”的解释为: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
二、综合性学习
2.为体悟先烈的自强不息精神,班级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研学后决定去瞻仰小沙东海战纪念碑。
小沙东海战:1943年3月17日,新四军51名干部从苏北盐阜区乘木船出发,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村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战斗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经过浴血奋战,在芦阳、兴海二区中队、滨海警备团二营支援下登陆,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44位同志牺牲。他们是为了抗击日寇而牺牲的,他们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捐躯的,他们是为了我们能不当亡国奴而献出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