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河北辛集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收心练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12 21:16: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77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收心练高二语文试题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既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又谙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他们不但延续了20世纪20年代的新月派、象征派熔铸中西诗歌传统的做法,而且能够较好地将西方诗歌的意象观念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观念相融合。他们尤擅于运用唐宋诗词意象,并与西方诗歌意象相融合。其新诗既继承了以唐宋诗词为典范的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情感内涵的注重,又借鉴了西方诗歌意象的思维形态与展开方式,往往表现为一种意象的意境美与氛围美。“既有意象象征的思致深奥,又有意象意蕴的悠长;既有意象的朦胧幽晦,又呈现出意境的空灵;既讲究意象的个体的凝重,又追求整体意境的浑成”。这是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结果,也是对唐宋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追求含蓄蕴藉诗风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派诗人们在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上始而趋同,继而分化乃至最终趋异。一部分现代派诗人追求意象意境化,呈现出朦胧空灵之美感色彩;另一部分现代派诗人则逐渐趋向于玄学化、思辨化诗风,并将其与唐宋诗词的理趣美因素相融合,从而形成浓厚而独特的知性特征。
  一大批现代派诗人在意象运用上受到唐宋诗词的深刻影响,同时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意象艺术,致力于意象意境化,其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含蓄蕴藉的诗意结构,显现出空灵幽晦的美感色彩。将唐宋诗词意象与法国象征主义意象有机融合,始终是戴望舒意象运用的基本特征。他的《流浪人的夜歌》兼采法国象征主义怪戾幽咽情调与晚唐诗人的凄婉迷离的风韵:“残月是已死的美人,/在山头哭泣嘤嘤,/哭她细弱的魂灵。//怪枭在幽谷悲鸣,/饥狼在嘲笑声声/在那残碑断碣的荒坟。//此地是黑暗的占领,/恐怖在统治人群,/幽夜茫茫地不明。//来到此地泪盈盈,/我是频连漂泊的孤身,/我要与残月同沉。”一连串阴冷意象营构出一幅凄凉悲哀的意境,其中的“魂灵”“怪枭”“饥狼”“荒坟”乃是法国象征主义常用意象,是唐宋诗词间中所没有的;这些意象与唐宋诗词常用意象交合杂糅,呈现出凄美婉丽的意境,意象与情绪相合相应,凸显出抒情主体飘零孤寂的心理状态。抒情主体“我”到了最后一节才出现,此前各节或设置一个核心意象,或多个意象组合,通过意象之间的连接与渲染,诗歌情境呈现极度沉郁感伤的情调。
  受到新月派、象征派以及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润泽而成长起来的更年轻的一代青年诗人,如何其芳等人均为唐宋诗词行家里手,一方面迷恋于唐宋诗词那种惝恍迷离的意境,另一方面热衷于以分行书写的新诗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思。他们的新诗亦多用唐宋诗词的意象与语言,在诗风上呈现出强烈的意象意境化色彩,甚至将新诗写得如同唐宋诗词一般。
  如果说戴望舒、何其芳等人的诗歌更倾向于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对唐宋诗词意象的借鉴与沿袭主要是晚唐五代诗歌与唐宋诗词“兴象玲珑”之美,那么,废名、卞之琳等则既重视“兴象玲珑”之美,又较为偏重与突出唐宋诗词意象的独特运用——善于以理性与智慧选择富有差异性的意象,并将这种差异性予以突出与强调,因而其诗歌意象与意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异质与背离,但这些看似相互背离的意象,却在情感指向与艺术功能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换言之,他们善于以其独特的理性与智慧,在意象选择与艺术营构上体现出惊人的冷静与克制,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本为感性意味的意象,却因经过了理性与智慧的冶炼而展现出别样的知性之美。其诗歌的意象艺术,可以说是唐诗之“兴象”、宋诗之“理趣”、唐宋词之“婉约”与西方现代派诗歌之“知性”的有机融合。
  废名不仅精通唐宋诗词,而且深谙佛禅学理,故其诗常常思理玄妙,朦胧晦涩,而其诗美常常依赖于意象来呈现。其新诗多取唐宋诗词常用意象,且擅于化用诗词典故,甚至诗词名句。废名诗歌凭借意象来悟道证道,也凭借意象来传达自己对人事的看法。
  卞之琳在《魏尔伦与象征主义》译序中提出,魏尔伦以及象征主义的诗为什么特别合中国人的口味?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魏尔伦及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亲切”与“暗示”,正是中国“旧体诗词底长处”。所谓“亲切”在诗歌意象呈现上便表现为一种切己的日常生活性、场景性以及自然而然的品性;而所谓“暗示”,自然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讲究隐喻与象征。既强调“亲切”,又看重“暗示”,意味着题材、意象与布局谋篇,既要来自日常生活,又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换言之,前者要求的是“自然”,后者要求的则是“诗意”。
  中国现代新诗意象意境化或知性化,取决于新诗诗人之诗歌阅读经验与诗歌审美心理结构。这往往成为制约其新诗创作的重要因素,或自然而然渗透到其创作之中,或因诗人的刻意追求而使得某些诗美因素得以凸显与强化。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对唐宋诗词意象的选择、熔铸与转化也是如此。
  (摘编自陈学祖《意境化与知性化: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新诗往往兼有中西方意象的思致深奥和意蕴悠长的特点。
  B. 意象意境化诗歌往往在整体上呈现出含蓄蕴藉的诗意结构和空灵幽晦的美感色彩。
  C.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与中国旧体诗词中的意象特点极为相似,既自然,又充满诗意。
  D. 中国现代新诗意象意象化或知性化取决于诗人创作中对某些诗美因素的刻意追求。
  2. 根据原文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熔铸中西诗歌传统的做法,受到前期新月派和象征派影响。
  B. 戴望舒《流浪人的夜歌》里中外意象的交杂糅运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C. 废名的新诗擅长化用诗词典故,甚至诗词名句,所以其新诗常常思理玄妙,朦胧晦涩。
  D. 区别中国现代新诗意象意境化还是知性化,要看其诗歌内涵更偏向抒情还是偏向玄理。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文章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却似晓天的云片,/烦怨飘上我心来。
  B. 谁家动刀尺?/心也需要秋衣。/听鲛人的召唤,/听木叶的呼息!
  C.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 寂寞的砧声散满寒塘,/澄清的古波如被捣而轻颤。/我慵慵的手臂欲垂下了。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 现代诗《断章》中的意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以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他们融合中西诗歌传统的创作实践。文章重点分析了戴望舒、何其芳等诗人如何将唐宋诗词意象与西方现代主义相融合,形成意境化和知性化两种诗风。论证结构清晰,通过具体诗例展现意象运用的差异性,揭示了中国现代新诗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独特美学追求。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刻意追求”错误,原文“或自然而然渗透到其创作之中,或因诗人的刻意追求而使得某些诗美因素得以凸显与强化”可知选项以偏概全,除了刻意追求,也可以自然而然渗透。
  故选D。
  【2题详解】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起死
  鲁迅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冈,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远处望见房屋。)
  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走着,向四处看,)阿呀!一个骷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拨,敲着,说:)还是请司命大神复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谈谈闲天。(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