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20 8:04:1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500字。

  东三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码生活方式,似乎就意味着“同时做几件事”,也就是所谓的“多任务处理”。事实上,大脑具备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惊人能力。但有一个部分却受到了我们“心智带宽”的严格限制,那就是注意力。我们只能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我们尽管相信自己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各个事情之间来回穿梭而已。
  也许你会认为,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会在规律的奔跑或运动中得到发展,变得更为结实。换言之,信息情报的泛滥反而可以锻炼注意力,在数码产品的影响下,尽管精力被分散了,但最终我们都会适应、克服这一切。然而大脑却恰恰与此相反,受到的阻碍越多,注意力越是会变得散漫。
  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体验。一旦注意力下降,那么即使面对的是并不那么容易让人分神的状况,我们也很难保持集中,总是东张西望的。在现今这个数码社会,注意力已然成了稀缺的能力。人们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比如教室)可能更加难以抵挡电子产品的诱惑。说起来,教室正是我们可以测试注意力、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最好的地方。实际上在手机或电脑面前,我们的学习能力是十分低下的。这就需要说到注意力和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了。
  我们在学习新事物,即形成新的记忆时,脑细胞之间的连接需要改变。为了形成短时记忆,大脑只需要强化不同细胞间既存的连接即可。而那些能够储存数月、数年,甚至一生的长时记忆的形成,则需要依靠更为复杂的过程,它要求脑细胞之间形成全新的连接。为了让记忆可以持久地储存下来,必须利用新的蛋白质来打造新的连接。
  但仅仅依靠新的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大脑还需要通过新的连接多次发送信号,来强化记忆的储存。为此大脑需要倾注大量的努力,这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所谓的“巩固”,即长时记忆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大脑能量消耗最大的活动之一。它主要在睡眠过程中实现,因此我们总说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再来看看长时记忆是如何得到巩固的。首先,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处时,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这个很重要,得多倾注能量”。这样便形成了长时记忆。如果此时我们不能集中精力,那么长时记忆的转化就难以实现。大家都有过下班回到家发现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的经历吧。这就是因为放钥匙时注意力不集中。大脑没有收到相关信号,无法记住究竟把钥匙放在了哪里,因此不得不到处寻找。
  在吵闹的地方学习备考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大脑无法接收到“这个很重要”的信号,自然也就记不住读过看过的内容。简单说来,此时我们更可能想起那些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要想令新的记忆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行。
  下一步则是将获取的信息储存到工作记忆中。只有这样做,大脑才可以通过“巩固”将长时记忆储存下来。当我们在网站、短信、邮件、微信等之间来回穿梭时,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过大,内容过于复杂,很难将它们都转换成记忆保存下来。在形成记忆的过程中也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妨碍。
  当新的信息不断涌入时,大脑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于短暂,这当然不利于记忆的形成。同时,信息量爆炸也会导致大脑超过负荷。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是有边界的。例如,在开着电视的状态下边玩手机边学习,大脑就会手忙脚乱地投入能量处理这些事务,它没有时间创造新的长时记忆,你也就没有学到你所读的东西。
  我们有时会欺骗自己,认为只要避开各种电子产品,就能够有效地获取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在舔“西瓜皮”,甚至没有给予自己将信息转换为记忆的机会,而让我们继续前进的“引擎”是我们从中获得的快乐——毕竟它能引起多巴胺的释放。
  研究人员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节奏阅读一本书中的一章,然后针对文章内容向他们提问,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跟研究人员互传短信。由于发短信占用了时间,这些学生阅读完这一章所花的时间自然也就更长。最终结果表明,学生们对于文章理解的程度不相上下,但传送短信的那部分学生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内容。即使除去传送短信的时间,他们读书所花的时间也更长。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注意力,努力回到传送短信前正在阅读的部分中去。换句话说,在工作或学习中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其实是在两头骗自己——不仅理解能力下降,还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因此,与其不断分神去确认是否有新邮件和新短信,还不如专门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
  (节选自安德斯•汉森《手机大脑:让人睡眠好、心情好、脑力好的戒手机指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然大脑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但都只是在任务之间穿梭,并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
  B.大脑的注意力不仅不能像肌肉一样通过奔跑等运动来变得结实,甚至会因此而散漫。
  C.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要依靠脑细胞间的连接发生改变来形成。
  D.“这个很重要”的信号接收靠的是注意力集中,它能清除已储存的记忆来排除干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长时记忆比短时记忆消耗的能量更多,因为相比之下长时记忆形成的过程更为复杂。
  B.文章举“下班找不到钥匙”,是为了证明集中注意力是长时记忆巩固的条件之一。
  C.文章用“舔西瓜皮”形容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大量信息使得大脑超负荷却难获新知。
  D.就文中进行的实验,如果让两批学生读书时长一样,不发短信的小组理解可能会更好。
  3.为了说明“注意力与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以下生活事例最恰当的是(3分)    (    )
  A.小陈去超市购物,列了详细的购物清单,到超市后对照清单逐一选购,回家后发现所有物品都买齐了,没有遗漏。
  B.小周参加一场重要的面试,总感觉面试房间空旷得让人很不自在,面试结束后,他还记得面试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
  C.小郑在旅游时喜欢边走边拍照,为的是要记录沿途风景,回来后翻看照片,很多景点的美好记忆在被瞬间激活。
  D.小吴每天背单词专门抽半小时,把手机放在客厅,躲在相对安静的卧室,发现记得很快,几天过去后还有印象。
  4.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在数码时代,信息过量对大脑形成记忆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5.下面文段的主要观点与原文是是矛盾?请结合文段及原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人在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时常感到心情愉悦。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为了快速应对那些可能隐藏在身边的危险,需要时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稍微走神都有可能令人丧命,因此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在从前有一半人都活不到10岁,发散的注意力和快速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是决定人们生死的关键因素。大脑的进化也与此相匹配,因而会在我们处理多项任务、注意力涣散时分泌出多巴胺给予奖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烟雨沧浪亭  申琳
  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
  跨过门前的葑溪,进沧浪亭大门折向左,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飞檐凌空的沧浪亭正高踞假山之上,四围苔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