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25960字。
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
复兴。”刻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这几句铭文,以国家和法律的名义,宣告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首个国家公祭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并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是1937年以来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最高级别凭吊。
此后,一年一度。当凄厉的警报声响起,五星红旗半降,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北国边陲到南疆海岛,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人们在各个场合肃立默哀。以国之名,悼城之殇。
......
固化历史,就是在固化人们的记忆;捍卫历史,就是在捍卫人类的尊严。那些血泪凝结的文字,铭刻在鼎上,也永远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____,____,____。
——(选自《南京日报》2023年12月13日)
(1)(2分)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国殇 携刻
(2)(2分)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2023年的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B.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
C.第一段划线句子的谓语是“铭记”。
D.选段多处运用对偶和排比句式,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2分)将下列句子填入最后一段结尾横线处,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不敢忘 ②不能忘 ③不曾忘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8分)学校举办诗文大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3分)【飞花令】完善含“山”字的诗文。
,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
(2)(3分) 【诗文接龙】用古诗词原句填空接龙。
微动涟漪, 。(欧阳修《采桑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 (周敦儒《相见欢》)
(3)(2分)【画中有诗】在下面三幅画中任选一幅题写诗句。(缺画)
我选 (此空不计分)图,题写诗句: , 。
3.(8分)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3分)【网络热词我知道】网络词语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你认为下面哪个网络词语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请说明理由。
网络词一:躺平(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 网络词二:强国有我(源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青年学子的庄严宣誓。这一词语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网络词三:绝绝子(表示好极了、太绝了,多用于赞美。这个词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2)(2分)【网络安全我采访】为了解班级同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度,班长准备随机对同学们进行相关采访。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