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9 16:21: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赤壁赋》,感受“赋”这一文体的韵律美;朗读《登泰山记》,体会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文风的简明达意、平易清新。
  2.感受两篇文章置景抒情的不同,浅析《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中作者情感变化。
  3.结合作品背景,精读文本,赏析苏轼泛舟赤壁、姚鼐登临泰山时的逆旅之愁。
  “情景”之文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请同学们分享体现这一审学特征的文学作品。
  示例:
  杜甫《登高》
  王勃《滕王阁序》
  曹操《观沧海》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寓情于景、含而不露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吟咏明月、诉风探雪间情感已喧唱而出。苏轼的《赤壁赋》和姚鼐的《登泰山记》也是依景写情的名作,今天让我们在读与品中感受其艺术魅力。
  任务一:初读文本,感文体风格之美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结合预习资料,谈谈“赋”这一文体和桐城派文学“情景交融”的异同。
  具体内容略。
  任务二:缘景析情,究临景人物情感开合
  1.苏轼的《赤壁赋》和姚鼐的《登泰山记》都是缘景而作,请同学们分析两位作者的出游异同,完成以下表格:
  篇目 所临之景 同行者 出游季节
  2.苏轼和姚鼐都选择和友人在秋冬季节游览山川,“知音”的意味和内涵更加深广。请同学们尝试从原文找出作者游览过程中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
  《赤壁赋》:乐甚——愀然——喜而笑
  《登泰山记》:没有明确表明情感的词句
  《赤壁赋》人物情感初探
  1.泛游赤壁之下,苏子所乐何依?
  明确:
  如此山光水态,清风明月之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如此以文会友,知己唱和之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如此自由无碍,舒徐不迫之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愀然”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尝试用一个词语来表述?
  明确:黯然生忧(可多解)。
  3.有如此三乐,苏子为何“愀然”?
  明确: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使他“愀然”,继而 “正襟危坐”。
  4.客为何在泛舟游乐时吹奏如此低沉“呜呜然”的乐曲?根据原文分析客悲从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