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歌学习提升课堂:怎样有效辨析古诗意境的差别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14 22:08: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高考古诗歌学习提升课堂:怎样有效辨析古诗意境的差别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是诗歌意境鉴赏的专题,本单元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有很强的参照性和指导性,是提高学生诗歌意境感受力的重要内容。但教参(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版)对于同题材诗歌意境异同的比较却显得粗略而空泛,让学生难以窥见诗歌意境之细微差别,这种解析意境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仅难以独立鉴赏诗歌的意境,更难以体味意境的真正妙处。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这些范例的作用,显然是摆在执教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难题。
  本单元“自主赏析”后的“探究•讨论”中都安排了意境异同比较的专项训练,分别是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的意境比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梦天》的意境比较;杜甫《登岳阳楼》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意境比较;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的意境比较。这样的比较本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意境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和辨别力,这样的训练是必要的,更是合理的。但缺少具体有效的过程展示,并且所给的结论也大多粗浅简略,缺少真正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教参中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的意境比较是这样解析的: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清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这种比较关键在于不同点的展示,相同点比较容易看出来,但对于意境的描述要尽可能体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要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特点,情感的氛围上进行辨析,不可泛泛而论,否则就无法走进诗歌的意境。教参中分析“孟诗用白描,着墨清淡,而王诗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这个结论很难符合这两首诗的意境特点,因为王诗的意象中很难看出色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