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高考常考成语
- 资源简介:
约6620字。
语言运用:高考常考成语
[课程标准]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教学要点]
高考常考成语:一方面,以前考过的题目,以后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 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虽然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少,但全国卷依然借鉴往年的地方卷, 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高考题中词语、成语的积累,可以初步把握高考试题出题情况以及常见成语误用类型,对突破考点大有帮助。
一、高考常考成语训练
根据下面所给高考题语境,判断成语使用对错或选用成语。
[南辕北辙]
1.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 的主要内涵,真与美就南.辕.北.辙.了。( )
2.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 讨论无果而终。( )
3.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 悲痛,实际上近于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4.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 能殊途同归。( )
答案:1.× 2.× 3.买椟还珠 5.×
【解析】
南辕北辙:想往南走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例 1 错,“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此处应用“分道扬镳”。例 2错,使用对象错误,不能形容“立场”。例 3 结合“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例 4 错,句子说的是“我俩考虑问题时”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殊途同归”),这显然与“南辕北辙”的意思不合,使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