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概括与评价:“一明三抓”悟情感、“四个要点“巧评价
- 资源简介:
约3550字。
诗歌思想内容概括与评价:“一明三抓”悟情感、“四个要点“巧评价
一、识记知识点(诵读三遍)
(一)常见的情感类别
1怀才不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惜春、伤春或悲秋: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小结:喜怒哀乐——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二).情感载体(意象):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二、技法梳理
(一)“一明三抓”悟情感
1.明题材:先大致判断诗歌的类型,抓住题目和注释的提示,初步推断诗歌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如当看到一首羁旅思乡诗时,我们就要知道这类诗歌往往是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的,作答时要自然联想并能结合诗人相关信息思考。
2.抓意象: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如杨柳表达离情别恨,梧桐表达寂寞凄苦,枯藤表达萧瑟荒凉等。
3.抓关键词: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4.抓角度:注意分析概括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附:答题步骤
步骤一: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等。
步骤二:分析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