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 资源简介:
约3420字。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一、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A、 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2.事物形象
诗歌形象事物(主要是咏物诗)
3.景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
二、人物形象鉴赏
1.课文回顾:
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
苏轼的《定风波》
杜甫的《登高》
这些都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的形象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
《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
这些都是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考点阐释: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设题方式: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三、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例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什么形象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形象的特征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形象意义
(二)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例2】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