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怎么考:以上海和北京考题为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6/8 21:44: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整本书阅读”怎么考:以上海和北京考题为例
  一、高考“整本书阅读”考查的“可能”和“不可能”:
  第一,整本书阅读的不太可能单列篇幅。如以“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方式考查。如果在试卷里直接呈现《乡土中国》或《红楼梦》文本片段,会与试卷原有的社科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复;而且仅就整本书的片段文本来命题,无法体现整本书阅读“整”的特征。
  第二,整本书阅读的检测应指向运用,运用相关概念、原理、阅读策略去解决阅读写作中的问题。社科著作的概念、原理,长篇小说的情节等,不太可能纳入检测范畴。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经验、方法、能力,养成习惯。而整本书的内容,仅仅是为了拓展阅读视野,并非必须识记的对象。
  第三,整本书阅读可能与论述类或文学类文本相结合。如可以在文本中设置为“非连续性文段”之一,也可以在题目设置中进行勾连。
  第四,整本书阅读可能与诗歌鉴赏、诗文默写、语言运用部分相结合。如可以选用《红楼梦》中的诗词作为诗歌鉴赏的文本,也可以在语言运用部分单独设置问题进行分析或评论。
  二、“整本书阅读”怎么考:以上海和北京考题为例
  (一)以整本书中的概念原理解释试卷文本中的现象,此种考查应当以学术性论著为基点。例如,《乡土中国》的概念、原理本身,不是考查的内容,运用其中的概念、原理,去解释、分析文本描摹的事件,解释某一生活现象,了解生活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心理,才是命题要旨所在。
  [例1](2022年上海市春考卷)《乡土中国》一书中的《乡土本色》一节: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我与母亲的“相处”是否依然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孝”的特点的理解。
  (二)借助试卷文本提供的观点,分析整本书中的文学现象、人物。第一种情况是要以学术专著中的原理分析试卷文本呈现的现象,与此相对,也可以要求考生借助试卷中原有的社科类文本提供的观点,分析专著中的文学现象或者人物形象。
  [例2]请结合南帆《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一文的观点对以下两则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材料二:一个怀抱着大观园青春挽歌梦想的宝玉,将要走向哪里,才是《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我们每个人给他设定的结局,我相信都会不一样。
  [例3](2022上海青浦一模)《红楼梦》塑造了“金陵十二钗”、“副册”“再副册”等大量鲜明的女性形象,你认为哪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