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错误
- 资源简介:
约8560字。
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错误
以今释古
(1)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2)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借鉴:例(1)中,“南面”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名词,意为“南边”;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动词,意为“面朝南”,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面朝南而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例(2)中,“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明显不合常理,其实这里的“考”不是现代汉语的“考察”之意,而是一个通假字,通“拷”,是拷打的意思。两例均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
张冠李戴
(1)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2)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借鉴:例(1)中的“武”不是指古代军事家孙武,而是指古代明君周武王,古人常常将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位明君并称。
例(2)中,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主持人应当是皇帝,而不是丞相。两例均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特指泛用
(1)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3)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借鉴:例(1)中,“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不准确的,在太子必须经过正式册立“被确定”成为“继承君位的人”这一条件下,是不可能再用“太子”这一特定称呼来指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的。
例(2)中,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不准确。
例(3)中,说“尹”是知府的简称是错误的,因为“尹”这一职位是指少数特殊行政区划的首长,而知府的使用面却要宽泛得多,“尹”不可能是知府的简称。三个例子均犯了特指泛用的错误。
概念不清
(1)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