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突破:抓住状语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6 12:03: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70字。

  高考文言文翻译突破:抓住状语
  一、数词状语
  数词状语在文言文中并不鲜见,教材数词状语后置有两个典例:一是苏洵《六国论》中的“后秦击赵者再”,一是司马迁《项羽本纪》中的“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范增三次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向项王示意。
  这种类型的后置数词状语我们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请看高考试题中的句子:
  (1)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2014年辽宁卷)
  应译作“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
  二、介宾状语
  介宾状语是文言文翻译的重头戏,高考翻译试题主要考查“以”字介宾、“于”字介宾和“乎”字介宾。因“‘乎’字在上古语音同‘于’相近,用作介词,基本上同‘于’的用法相同”,所以这里着重讨论前两者。介宾状语又分为显性后置介宾、隐性后置介宾、介词宾语前置、无须前置介宾和多个动词介宾等情形。
  (一)显性后置介宾
  文言文中“以”字介宾放在谓语前面与后面的都有,而“于”字介宾“更多的是放在动词之后”。翻译时,谓语后的“以”字介宾要“位置还原”,多数“于”字后置介宾也要“位置还原”。
  所谓显性后置状语指含有介词“以”“于”“乎”等的介宾状语,翻译时除了要位置还原之外,尤其要准确落实“以”“于”“乎”等介词的含义。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介词结构“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谓语“何异”的比较状语,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到“何异”前,且把“于”字翻译为“和/跟”。
  再如高考试题中的句子:
  (2)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