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31 8:59: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8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课前学习
  1.题解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是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怀古是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本词中出现的古人有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2.感受感情基调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圈出。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恬淡、闲适、悲愤、思念、激昂、消沉。
  3.查阅资料,填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课堂探究
  思考题一: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风流 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