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3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1 19:06: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470字。

  《登高》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人论世和意象分析法解读诗歌。
  2.诵读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学习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吟诵法、分析法和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历来喜欢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思亲怀乡,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远,伤时悲己,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高望远,抒怀励志,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喊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甫的脚步登高望远,看他所看。感他所感。
  二.检查预习(提问同学)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著有“三吏”“三别”。
  2.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