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11830个字。
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试题卷 一、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一(3)小题。 生活就是教科书。2020年春,举国上下心无旁口(wù)地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局势严峻,防控必须令行禁止。翻阅这书,我们读到主动请口(yīng)的逆行者在坚守中带给患者慰口(jiè)的最美身影,读到直播中工人们在日夜抢建医院中和衣而卧的感人场景,读到了元宵节晚会的主创们数易其稿完成录播,读到艺术家们面对荧屏前“座无虚席”的国人们歌咏的激情……我们震撼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读懂了奉献、坚守等这些原本略显抽象的概念,坚信这段激励我们成长的光辉岁月,必将沉淀为永恒的财富。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①心无旁口(wù)②主动请口(yīng)③慰口(jiè)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①和衣而卧(A.hé B.huò)②数易其稿(A.shù B.shuò)③沉淀(A. diàn B.dìng)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令行禁止”在句中就是字面意思,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 【B】“座无虚席”在句中指艺术家面对的虽然是空无一人的荧屏,依然激情满怀地歌咏。
【C】“众志成城”在句中指面对这次重大疫灾,中国人万众一心就像牢固的城墙一样去克服困难。 【D】“抽象”在句中指我们可以通过疫灾中的感人事迹,读懂中国人身上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精神特性。
【答案】(1)骛 缨 藉
(2)①A ②B ③A
(3)B
【解答】(3)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我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2020年春节,中国爆发新冠疫病,截至2月23日为止,确诊病例新增656例。② 对此,世卫组织表示,如果采取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即时追踪和及时隔离,就能迅速找 寻、阻断并收治病人。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答案】(1)① 删去“为止”
(2)②“隔离”后面加上“的措施”
3.古诗文名句填空。(5分) 每年新旧交替的除夕时,我们不由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① , ”,生发出新事物必将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取代之的哲理思考。但当疫灾肆虐时,医护员满怀②“,直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逆行驰援如同片片落红,义无反顾奉献自己,“③,④” ,去护佑患者的生命之花。因为他们,我们共克时艰,绝不颓废落伍,“⑤,病树前头万木春”,坚信严冬去必春暖花开。 【答案】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4.仿照以下关于“休”字词义示例,推敲“受”字的词义(两句中选一句回答)(2分 示例:
(1)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2)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我选择句子(1):休,字形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因此从人的依靠而言,停下歇息, 句中指的是景公打猎后坐下歇息。 我选择句子(2):休,字形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因此从人的动与静而言,指停下 停止,句中指的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日日夜夜没有停止。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我选择句子( )
【答案】(1)受,字形是一个人将物品交付给另一个人,因此,从教学关系来看,指的是将“知识”这一物品交付他人 有教授知识的意思,句中指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问题的。
(2)受,字形是一个人将物品交付给另一个人,因此,从接受者角度看,是从他人那里接受物品,句中指的是有志之士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
5.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分别称作冠礼、礼,成人礼后的年龄也称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女子十三四岁则称豆蔻年华,缘于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