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文第三轮复习
- 资源简介:
约32080字。
高三古诗文第三轮复习
劝学(5年4考)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直接表明了君子广泛学习并经常反思的意义。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4)《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7)《荀子•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其《劝学》中他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登高(5年0考)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