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4970字。
2019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fān)风景。它日夜散发着一种气息,清新的、充沛(fèi)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
B.这次特展共展出文物500多件,其中以金银、玉帛、瓷器为多,制作精良,造型惟妙惟肖(xiào)。因为精品荟粹,观展人群爆满,一度造成人流堵塞(sè)。
C.虽然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pì),那样贫瘠(jí),但还是吸引了那么多人。一路上我设想着它是一条从高处一泻而下的瀑布,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
D. 山坳处不时腾起ù)然间一股幽森森的灵爽之气迎面扑来,走入窑洞,我们立刻被百余尊流光溢彩的佛像所震撼。
(出题意图:本题涉及的字词均属于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字词,考查学生对于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原创】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去观赏花开呢?①因为乐意去欣赏美丽光鲜的一面是人之本能,②花香鸟语、鱼水合欢谁不喜欢?才女佳人、绿水蓝天谁不爱看?但是只能观赏春天繁花似锦之人只是生活的肤浅者。如果把花开的过程比喻一个人的人生,繁花似锦自然是人生洋洋得意之时,但是人之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能去承受人生低谷阶段的人,他定然会在逆境时一蹶不振。而面对落花内心漠然之人,他会在逆境中再树鸿鹄之志。养尊处优的“花开”③,昙花般光鲜的人生只能是烜赫一时;④越战越勇的“花谢”,才会激励自己在逆境中奋进。 (节选自散文网《能赏花谢心自静》,有删改)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洋得意 B.一蹶不振 C.漠然 D.激励
(出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理解和近义词的辨析的掌握,同时“漠然”一词的运用还需要学生通过理解语段的意思才能判断正误,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 B. ② C. ③ D. ④
(出题意图:本题涉及设问句的标点使用,引号的使用,以及并列分句间分号的使用。同时需理解语段,前后句,才能判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
A.不可否认的是,广受好评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B.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C.一个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出题意图:本题A考查表递进关系的复句的语序问题;B考查语言表达的前后一致,而且“是否”是两面,“生活习惯中的细节”也是两面,学生易凭经验判断为“两面对一面”的语病问题;C考查语义重复问题;D考查动宾搭配问题。)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原创】
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桃李指学生,桑梓是家乡,烽烟指战争,汗青指历史,手足指兄弟。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为其首篇。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 《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出题意图:本题BD选项涉及初中课内文学常识,AC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同时也与初中课内只是有所联系,如“桑梓”“烽烟”“汗青”都是初中课文中的知识。)
6.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原创】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予独爱莲之 , ”,周敦颐借莲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⑤希望企业家们“ ”,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拿出更多、更好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选用《登飞来峰》中的句子)
(出题意图:本题诗词均来自初中必背古诗词和古文,两题是诗,两题是词,一题是古文。同时前三题是简单的识记题,后两题为理解、运用题。)
二 (35分)
(一)名著阅读
7.名著阅读。(5分)【原创】
(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
①《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