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0字。
任何一个社会都既需要精英,也需要平凡人
【素材回放】
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日前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闭幕,以色列选手排名第一,而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
长期以来,中国选手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实力有目共睹,是公认的金牌大户。也因此,此次中国选手集体失利问题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有人把失利的原因归咎于“禁奥令”,即与近年来对奥数培训的整治有关。
【素材解读】
这跟奥数班关系真不大,奥数原本就是应该针对有天赋的少数孩子的,这其实跟选拔竞技体育的运动员一样。那些攻击奥数班禁令希望重开的,除一部分是利益关系,很多家长没弄明白,话可能不好听,不过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真不是那块料,没必要都挤奥数这座桥,这就像不可能把人人都培养成姚明、刘翔一个道理。美国民间组织的各种中小学数学,科学竞赛,比中国多,参与度比中国广;同样是各种民间体育球类竞赛,普及度比中国广很多。都是民间非盈利组织,和政府没关系。另外,认为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比美国高,是误解。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大纲适应的是普通孩子;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应该有地方去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一竿子打死是非常不明智的。现在除了低幼阶段之外,很难找到真正提升孩子数学能力的机构,全部变成了升学机构。中国要发展,必须培养一批甘坐基础科学冷板凳的人,而奥数应当成为培养孩子对基础科学兴趣的阵地。以往学奥数有很强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应该被挤掉,但调整并不意味着,从“全民奥数”那个极端,走向全民把奥数当“洪水猛兽”这个极端。
【适用话题】
事实上,这是一种过分解读,竞赛失利的“锅”不能由“禁奥令”来背
中国的奥数能力依然很强大,只要能拿到前三,就依然是奥数强国,我们就不需要再给选手加压了
奥数是理工科最尖端科学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中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阶段,科技崛起是重中之重,而科技根本在于人
奥数本身没有过错,过错在于功利的人生哲学。拿金牌也好,升学也罢,“全民奥数”最可怕的结果,就是从小灌输给孩子的不是兴趣,而是功利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