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高考作文评分样卷<br>
1号卷不要以感情亲疏认知事物(浙江考生)<br>
当你的一位好友犯下了一个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的错误时,你是否会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一位在你眼中只会耍闹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时,你是否会为之一惊;当一位科学家在别人看来没有希望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时,你是否也会目瞪口呆;当……<br>
生活中,有太多的出人意料的事发生,而其中就有许多是由于我们错误的判断所至,感情因素就是导致这种错误认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br>
也许你会说,“我偏袒了自己的父母、朋友、也会有错吗?”的确,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许都有一种天生的感情,那就是亲近疏远。这也的确没有错,也符合人之常情,但正是由于你亲此疏彼的一种事先存在的思维定势,扰乱了你的视觉,混乱了你的思维,使你作出的结论往往打上了感情的烙印。宋国富人在没有作过调查也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直觉地以为丢失的东西是邻居老人所偷,明显地偏袒了自己的儿子,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偷窃行为不是他的儿子所为。<br>
在国外的许多法院,都要求法官不是当事人的亲戚或朋友,因为他们认为,让一位与当事人有感情关系的人来判断案件会影响审判的公正性,这难道不是在说不要以感情的亲疏作为判知事物的依据吗?的确,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感情对人们认知事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掺进了感情的因子的思维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br>
感情的亲疏往往与认知的先后有关,而这种认知的先后又是既定的、客观的。一个人要想在对待不同的事物时仍然保持有清醒的头脑就需要跳出感情的笼子。当德国总理屈膝泣下,气求600万犹太人冤死的灵魂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民主的德国,因为德国人此时已放下了对自己民族所犯错误的感情,此时他们看到的是不争的事实,是自己的前辈所犯的滔天罪行。<br>
生活中,感情的魔杖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要想摆脱魔杖的魔力就必须要放下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认知。<br>
得分:24+24+9-1=56<br>
<br>
2号卷:感情和认知(浙江考生)<br>
有人说:世界上比山峦辽远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br>
也有人说:世界上比沙粒还细的是针尖,比针尖还小的是人的胸怀。<br>
如此大的反差却没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惊愕。我们听到过或经历过太多的感情波折:伟大的母爱,忠贞的爱情,小人之心——君子之腹等等,似乎人的感情生来就那么多的亲疏远近。<br>
认知,是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对其的认识,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br>
当亲疏不同的感情和客观事物认知相接触时,便产生了多彩的火花:有的光艳,有的晦涩。<br>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例子,当你借了100元钱给一个熟人时,你也许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但你如果是借给一个不是很熟的人时,你也许会老把他挂在心上,特别是他迟迟不还时,你的思想也许已经复杂得不得了,他会不会不还呀?我以前曾……好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