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 资源简介:
约8370字,试题见本站http://www.ht88.com/downinfo/811567.html。
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语文学科
一、总体评价
这次试卷由南京市负责命题,盐城审题。本次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和题型与2017年的语文卷相比,诗歌鉴赏由两小题变为三小题,略有不同,难度大致相当。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基本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较好地反映出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试卷以考生为本,题目配制合理,梯度清晰,区分度明显,试题稳健中有创新,有利于引导语文教学。
二、具体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次前五题客观题均分分别为1.77分、2.19分、2.38分、2.45分和2.91分。除了第1题,均分都在2分以上,整体难度不大。其中错选率在10%以上的选项有第1题的A项(18.31%)、B项(20.89%)、第2题的C项(15.73%)、第3题的B项(12.90%)和第4题的A项(11.95%)。
(二)文言文阅读
1.两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实词和虚词,都是常规题型。两题均分分别为2.51分和1.91分。第7题的B、C两项分别有14.34%和13.02%的同学误选,需要关注。
2.第8题翻译:两句均分分别为2.30分和2.53分。从全市学生答题情况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句:(1)没有弄清句子大意。如“如今从一百个农夫中不能培养出一个士兵”“如今从一百个农夫中不能挑选出一个士兵”。
(2)翻译太随意。如“一百个农夫”译为“数百个农夫”,这种现象特别普遍。
(3)句式和语气翻译不准确。第二个分句没有译成问句,或虽然译为问句,但语气不正确。如“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血汗养活这些无用的东西吗?”句末语气词应该用“呢”,用成了“吗”。(4)虽然字字有落实,但机械生硬,没有做到文从字顺,以致将句子弄得支离破碎。
如“奈何”译为“无奈任何”;再如“膏泽”译为“膏药恩泽”“膏药河流”。
(5)“浚”的翻译不准确,如“疏散”“深挖”;还有不少同学干脆不译,或将“浚民”看成一个词,不加翻译。
(6)书写犯了幼稚可笑的错误,但这竟然不是个别现象。如将“搜刮”写成“搜乱”“搜瓜”。
第二句:(1)实词理解错误:“咎”译为“责任”“归咎”;“罪”不译。
(2)脱离语境翻译:“不言”前的省略语,漏补或补为“他们”。
(3)语句翻译不顺:第三分句译为“如果请求要求你们却不进谏言论”等。
复习建议:
(1)博闻强记:实词掌握注重“博”和“强”,只有记得多记得牢,才能做到更好地知识迁移。
(2)顺藤摸瓜:重视语境的推断。如“咎”的翻译可以根据分号前面的“罪”推断出;“不言”的前的省略语可根据选文“诏群臣极言得失”推断出说话的对象是“群臣”,君与臣面对面交流,称呼时当然该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了”。
(3)文通字顺:翻译要句意畅达,译好后一定要注意检查句子是否存在硬译、漏译、误译;省略句是否补足;是否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