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第一部分
- 资源简介:
约4710字。
语 文
(一)考纲变化综述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业已出炉,它究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高考命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组织教育研究专家、高中一线名师对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做深度解读,为考生备考提供指导。
一、对题型变化的影响
2017年的《考试大纲》语文的主要变化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此外,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有所侧重。
下面从试卷结构方面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以分析:
模 块 考 点 题型及题量 分值
阅读题
(70分) 现代文阅读
(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三道选择题(四选一) 9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两道选择题(四选一+五选二)+一道主观简答题 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道选择题(四选一)+两道主观简答题 14
古诗文阅读
(35分) 文言文阅读 三道选择题(四选一)+一道翻译题 19
古代诗歌阅读 一道选择题(五选二)+一道主观简答题 11
名句名篇默写 一题 5
表达题
(80分) 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五题 20
作文(60分) 一题 60
二、对语文复习的影响
其一、重视文学审美教育,提升全面素质
比如,以往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做“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这对考生素质而言是一次更全面的考查,对高考复习会起到纠偏作用。
其二、注重传统文化学习,强化古代文化常识
新考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这将促进考生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面的复习与积累。
其三、适度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与能力
语文试卷加大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对阅读速度有所考量。考生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在复习备考中有计划地提升阅读能力,有助于抢时加分。
(二)考纲变化详解
“一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新增对考生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要素的基本能力的考查,鉴于题型没有变化,本考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所考查的知识点也会糅合到题目的选项中,考生要注意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