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5份)
- 资源简介: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专题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7-18版 1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附录2 常见文言虚词汇总 17-18版 常见文言虚词汇总 Word版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附录一 名篇名句 17-18版 名篇名句 Word版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7-18版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学考)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专题三 作文 第2部分 3 作文 Word版含解.doc
附录二 常见文言虚词汇总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却或但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连词,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则噪而相逐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又”)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又”)
剑阁峥嵘而崔嵬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又”)
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当于“不……而……”)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⑤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就或接着)
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表承接,就或接着)
⑥赂秦而力亏
(连词,表因果,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连词,表假设,如果或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表假设,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连词,表假设,如果或假如)
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连词,表目的,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连词,表目的,来)
⑨而母立于兹
(代词,通“尔”,你,你的)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代词,通“尔”,你,你的)
⑩军惊而坏都舍
(动词,如同,好像)
2.何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副词,为什么。表示疑问)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副词,为什么。表示反问)
徐公何能及君也
(副词,怎么。表示反问)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副词,多么。表示程度深)
开国何茫然
(副词,多么。表示程度深)
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疑问代词,什么。表询问)
……
附录一 名篇名句
【必修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荀子《劝学(节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苏轼《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必修二】
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采 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进步只能来自理性个性
人们总是期待一种来自他人的启明之光,却不太愿意运用自己的理性作出判断。我们把自己的理性交付给了别人,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对分歧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而这个时候,依赖外力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选择。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甚至于,人们假定“命运共同体”同时就是他们的“价值共同体”,这里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高尚的”人们手拉手,灾难中的人类都是善良的天使。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记者们的职业表现被争议着,红十字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也时时被检视着……一本名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的著作倒在乐观地告诉你,由于暴力前所未有地降低,人类迎来了“道德进步”的历史时期。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同样有一种声音认为,灾难唤起了人性的道德觉醒,敬畏生命的价值在生离死别的苦难中得以重申和救赎。但这些无不把“道德进步”建立在一个泛集体的维度上,它总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唯独缺省了个体层面的观照。
在此意义上,也许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是更有价值的。今天,我们追问地震亲历者范美忠相较于五年前有何新的道德认知,我们检讨自己当年称呼他为“范跑跑”是否带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狂欢?尽管我们可以自辩:因为别人都如此称呼,我不如此称呼,别人就不知我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了。
无论如何,处理道德歧见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的道德情境和运用理性判断的能力。当人们不允许一个依然自诩有着道德优越感的人说话时,不去与他辨析政治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已经选择了逃避,就像人们把无数个“滚”字送给了红十字会那样选择了懒惰。而懒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道德”。
(选自《凤凰评论》)
1.对下列各事件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导学号:82160067】
A.我们应该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
B.表哥杨达才和雅安县委书记都曾因手表问题受过处分。
C.红十字会提出捐款的倡议后,网友们满屏喊“滚”是正确的。
D.人们不再相信记者们的各种表现。
A B项,县委书记未因手表事件受过处分,属子虚乌有。C项,喊“滚”也是网友不道德的表现。D项,记者们的职业表现只是被“争议”着,选项太绝对化。]
2.下列不属于“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的一项是( )
……
三、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水就有岸,岸阻碍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以“水与岸”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导写】
首先,单看“水”或单看“岸”,你很容易看出事物的两面性;但联系起来看,“水与岸”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到这一点需要哲学思维。这是正确立意的基础。
其次,需要从材料、从话题出发展开联想,这个环节先不要急于确定写什么,要把思维充分打开,尽可能地多向思考、多想几个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类似‘水与岸’的关系”这一中心点发散思维:可以想到“自由与纪律(限制)”的关系,可以想到“个人自由与社会法规”的关系,可以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问题,可以想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比如爱或教育如果不是以善加疏导的方式进行,爱如果泛滥成为溺爱,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围追堵截”,那么就会走向爱和教育的反面。再放开去想,风筝和人手里的线也有这种关系,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高,取决于线。风筝的自由总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与风筝线的依存关系,过度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反之,人如果把线拉得很紧,只收不放,只紧不松,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还可以联想到许多,这就是发散思维。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感觉最有话说的角度下笔立意作文就可以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
——电影《爱玛》台词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
——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导写】
材料提供的三句话共同包含的意思是“理解”(沟通)或“了解”。我们能联想或感悟到的是:人和人的理解多么难啊!
许多嘲笑(不理解)源于人们的无知,如果你因为无知者的嘲笑而放弃某些打算,改变自己的想法,那就太悲哀了;快乐没有世界通用的标准,己以为乐,人未必以为乐,己不以为乐,人或许以为乐;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