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讲解与例析<br>
<br>
语文新考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其中诗歌鉴赏题这个历来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考点,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br>
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br>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br>
二【解题对策】<br>
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br>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br>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br>
3对比型:<br>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注意:1 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2 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br>
三【解题思路】<br>
(一)读懂作品 1、抓住特点 高考命题组组长张伟民就考纲发表了一段说明文字:“就作品本身的显著特点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但学生应知道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这就要求我们能把握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如写景诗的情景关系、咏物诗的人物关系、怀古诗的古今关系等等。 <br>
(1)写景诗: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r>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br>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r>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r>
问:写什么景?前四句写洞庭湖汪洋壮阔、水天相接、气魄宏大之景。 问:作者由眼前景想到了什么?由洞庭湖浩渺之水,联想到两个话题:欲济无舟、坐观垂钓。 问:作者用意何在?(联系诗题)望洞庭湖是假,赠张丞相是真。表达了自己在清明之世,闲居则觉得羞耻,出仕而无人引荐,看到在位执政的人建功立业,只能徒然羡慕而已。 问:情和景有何关系?洞庭湖水其实是盛唐气象的象征。表面上是触景生情,其实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br>
(2)咏物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br>
竹石 清 郑燮 <br>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