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6份)
- 资源简介: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1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2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3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4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5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0周周6 Word版含解析.do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5年11月13日,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在深圳开幕。张梅颖、厉以宁、林毅夫、樊纲、巴罗佐、朱棣文等近百位嘉宾汇聚一堂,为改革把脉。期间,凤凰评论《高见》栏目专访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梅颖。
访谈嘉宾:张梅颖(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
凤凰评论时事访谈员:高明勇 熊志
凤凰评论:我看你去年在首届大梅沙的演讲题目是“拨乱反正,依宪治国,开创新的政治文明”,今年的演讲题目是“重温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再出发”,你认为自己一脉相承的观点是什么?
张梅颖:就是一定要认真判断当前的形势,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社会思潮纷纭交织,尤须增强定力,避免误判。一旦误判,轻则丧失大好时机,重则难免颠覆性错误,断送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所以,千万不能走回头路。
凤凰评论:为何突出这一点?
张梅颖: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教训惨痛。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们有过误判,曾经认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把本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和工夫用于“深挖洞”的战备上,丧失了“二战”结束后长期和平状态下的发展机遇期。亚洲四小龙则乘势而上,快速崛起,与我们的对外封闭、对内运动形成鲜明对照。
近来类似“对某国必有一战”,言必喊打的声浪此起彼伏,且很有些市场。尽管强权国家以冷战思维对待正在崛起的中国,我们以强军赢得和平,无可厚非。但是,那些鼓动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思想,那些误判形势罔顾国家利益的激进言论和行为,一旦引起摩擦、冲突,势必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凤凰评论:不时有学者呼吁,警惕极左思潮的回流,你怎么看?
张梅颖:在这方面,小平同志也是留下了严肃嘱咐的。他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当作自己的“政治交代”,并在最后一点“交代”中说:“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
邓小平根据一生的丰富经验,警觉到确实存在着“不知不觉地动摇”的可能性。他警告国人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凤凰评论:十八大以来,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晰,那你认为,当前面临的最大改革障碍是什么?
张梅颖:在事实上,几乎任何关于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权贵体制的强力抵制。由于政治改革和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权贵资本主义的发育造就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死守着权贵利益及其意识形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意在阻碍深化改革。
因此,我们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要下定决心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突破权贵藩篱,建立更加民主的制度,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破局的关键。
凤凰评论:去年的发言中,你曾说有些官员遇到矛盾分歧不是以法治思维寻求解决,而是惯用阶级斗争思维来应对。导致频繁出现违宪、违法的强拆、圈地、无故任意抓人等暴力的维稳的手段,使人民内部的矛盾激烈化,触发混乱撕裂社会。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梅颖:关键在如何看待民众,你是把民众当公民看,还是当作刁民看,或者当作暴民看。还是要强调公民意识,这是建立现代政治的起点,赋予公民相应的权利。如果看作是刁民、暴民,矛盾只会越来越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
凤凰评论:说到底,还是依法治国的
……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是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 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热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竟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灰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蓄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已经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
……
[名人小传——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 ,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赴缅甸作战。曾统率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对垒,1949年被俘,后被特赦,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一朝梦醒: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后半生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解放军官兵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友善地对待了这位在战场上发誓“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的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另外42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被宣布为战犯,一同被送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
当杜聿明被俘时,他的夫人曹秀清在上海,她对丈夫的生与死一无所知。她曾向国民党当局打听丈夫的下落,得到的回答是:“杜将军被共产党杀害了!”1949年5月初,上海即将解放,曹秀清在上海的住处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此人带来了一份蒋介石的手谕,要求曹秀清携其子女必须乘国民党最后一架离沪的飞机飞往台湾,并许诺到台后将保证其全家的生活和子女的学费。所有的允诺都是谎话,到台后全家生活十分窘迫,在美国读书的杜聿明的长子,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他悲愤于国民党当局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在大陆的战犯管理所里接受教育和思想改造的杜聿明和许多过去誓与人民为敌的战犯在思想上、感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战犯,杜聿明事先想得更多的是接受惩罚,然而人民政府对他不但不歧视、不虐待,相反在生活上、思想上处处关怀备至,这是他原先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当杜聿明被查出身患重疾后,人民政府用小轿车接他出入设备良好的医院进行精心诊治,为了医治他的重疾,人民政府派专人用重金专程到港澳为他购买内地奇缺的贵重药品。为了使他的虚弱的身体尽快恢复,管理所特意为他开了“小灶”,尽管当时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作为战犯的杜聿明却可以经常吃到红烧鱼、烧鸡、鸡蛋和肉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还喝一磅牛奶。
就这样在管理所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治疗下,杜聿明连治带养竟将自己多年的一身宿疾调治好了。当他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荣获了诺贝尔奖后,人民政府还主动为他与在美国的女婿杨振宁博士取得了联系,更重要的是杜聿明通过在美国的女儿和女婿与在台北的妻子曹秀清沟通了音讯。这一切都给了他以莫大的安慰。在管理所的关心教育下,杜聿明的思想与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管理所内,他担任了缝纫组组长,自己动手为其他人制作冬衣,并从为他人的服务中找到了乐趣。为了节省管理所的开支,他主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