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20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高考复习总体方案设计
(215621)江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陈玉驹
用150余天的时间,取得2006年高考最后之胜利,可能吗?怎么不可能!如何可能呢?制定一个科学而有效的系统复习方案!那么,如何制定这样的方案呢?笔者结合往届成功学子的做法以及自身多年的高三复习经验,设计了如下方案,供同学们参考。
一月份训练科目——耐力训练
1.弥补弱势科目,争取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对薄弱”的学科,如果能弥补弱势学科,实现全面发展的话,我想,高考还有什么问题呢?话虽如此,那么,如何弥补弱势学科,实现全面发展呢?
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150天的精力主要应放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具体做法是,把以前老师重点讲解的经典“例题”拿出来消化,尽量减少基础题的失分。对中游学生来说,要在知识的迁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答题速度上下功夫。具体做法是,经常进行一些自我模拟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对于“尖子”生来说,则应重点“查漏补缺”,也可以适量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便使自己保持好良好的应试“状态”。
此外,根据具体课程类型,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对于数学、物理来说,要掌握有关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复习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大量演算各种典型习题,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锻炼演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这些课程的复习,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语文、政治等学科,要掌握基本概念和观点,按照考点全面而细致地复习。
2.认真扎实,对基础知识要一丝不苟。
对于基础知识,要优化复习,最好建构简单实用的“基础知识系统”,以便使基础知识熟练化和系统化。这与传统的“打基础”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基础知识系统”不是机械地打基础,而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层面上的优化。如在学习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时,对细胞核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可以编以下口诀:前期:分裂前期二体现,两条单体共一点。核膜、核仁均不见,色体散布锤体间。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着丝点赤道并列。形态固定数目清,观察辨认最佳期。后期:分裂后期点变二,两条单体自成体。锤丝牵引向两极,两套色体平均分。末期:分裂末期锤体消,核膜、核仁又重现。赤道位置细胞板,由里向外扩散开。动物分裂无此极,由外向内缢裂开。这个口诀就是“细胞核中染色体变化”“基础知识系统”。
3.注重错题病例,认真对待已做过的错题。
首先要做到会做的要一定要做对,做错的绝不能再错第二次。把以前整理好的资料、错题集子好好地看一遍,将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熟记于心,然后再把书上的内容完完整整地看一遍,结合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以便在头脑中形成一张全面的知识网络。如果做到这样,我想,考试时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其次要抓思维易错点,进行“典型问题分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我们常常忽略解题的基本原则。如解数学“对数问题”时,要先考虑定义域再考虑变形转化的原则;解“指数不等式”要先固定底,再取对数的原则;解“排列组合混合应用题”要先组合再排列的原则,等等。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也很多,如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成立的条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对公比q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轨迹中的范围等都是我们解题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