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必备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4/7 7:51: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60字。

  1.从体式入手读懂古诗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起”: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承”: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
  “转”: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
  “合”: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①山水田园诗         代表诗人 王维、孟浩然
  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表达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②边塞军旅诗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
  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
  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③怀古咏史诗
  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④托物言志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诗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