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0字。
怎样阅读散文•2005年高考圧轴题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陈依连 067300
一.考点说明
《2005年高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有两条能力要求较高的要求,即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和认识水平,而且培养创造性思维,陶冶思想情操。鉴赏是指鉴别和欣赏,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是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次,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思维。是读者晨阅读完作品以后产生的感想、评论、审美意识、评价或意义判断。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鉴赏的目的是批评,它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的形象以人物为主,鉴赏人物主要是就是分析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典型性、社会意义等。诗文中所写的用于言志或明理的景或物也是形象,鉴赏这类形象就是感受分析其形象特点和所蕴含的精神或道理。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和技巧,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明晰作者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表达方法: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的细腻生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国。
2.表现手法: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类比法、渲染法、悬念法、想象联想、插入物文言志、借景的抒情、欲扬先抑等。
3.结构安排: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度自然等。
4.选材剪裁:材料和中心关系紧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是否典型、产、新颖、有说服力等。
5.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
二.命题形式
文学作品命题以散文为主,小说为次,形式有三种。
一是用类比手法作赏析。
典型示例:
例1.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青菜》第4题:
青 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又□□,既□□又□□,既□□又□□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下面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青菜》的旨趣最为接近
A.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法)卢梭
B.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
C.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至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冈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能力。答案:BD。
二是借助写作手法来作赏析。
在散文阅读中,往往借助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来作评价。高考曾两次考过“衬托”的表达作用,曾几次考过“比喻”的用法与作用,曾考过人称代词“你”的用法与作用,由“他”转换成“你”的作用等等。
典型示例:
例2.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长城》第Ⅱ套第22题:
长 城
鲍 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借雨风扑刻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得见?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睹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疑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大嘶,??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刃在石间?折;当将军战死,燕轻自机,旌旗横倒,死尸??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唑谁家的“春闰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该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况万状,自渤海之滨,????,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狐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乎寒霜浆硬的月弦,射出耿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跨,呼喊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浪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这墙不再是屏障,这塞不再是嵌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着,但响声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他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完整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随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墨群山不语,并睹清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包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迪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称“它”,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形式的分析,要求学生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的抒情,给人以亲切感。例如作者与长城的对话,向长城的发问“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和作者抒情“外层窨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等等都显得十分自然亲切。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在“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嵌奇”,这里交换了视角,是通过人们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人称的交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⑴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真奇怪地话,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对长城抒怀。
三是通过多项选择题,全方位考查鉴赏评价内容、语言、写法、主旨等方面。
典型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