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及展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5 9:1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暨2005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研讨会发言材料(7)
2004/08/05江西•南昌

现代文(科学类)阅读试题分析及展望
湖南师大附中 周 红(410006)

2004年小阅读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试卷上,一道是客观选择题(俗称“小阅读”),一道是主观表述题(俗称“大阅读”)。小阅读的选材就是科学类文章。2001年以前,曾长期选用科技文。2001年起,《考试说明》规定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2001年选的《铜奔马正名》属于社科类文章,2002年选的《沙尘暴》属于自科类文章,2003年选的《全球变暖——目前的和未来的灾难》也属于自科类文章。曾经有人猜测小阅读将会轮流选用社科文或自科文,事实上并非如此机械,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的小阅读试题题目难度都不大。
今年11个省市自行组织命题后,小阅读题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将其横向比较研究一番,对复习迎考不无裨益。下面直观展示的是2004年全国15套语文试题中的小阅读题的具体情况:
(此处表格367字)
综观15套题中的小阅读题,它们有以下一些共性:
一是阅读材料新颖。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态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有人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是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或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接触到的。这样选材是为了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和推断能力,即考查学习的潜在能力。今年的15套试卷中,小阅读题在语料方面都选得比较新,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有的甚至还比较“前卫”,如《网格协议》《技术报复效应》《太空行走》等。
二是阅读材料更加注重实用性。
这种趋向在2001年以前的小阅读中就明显存在过,(此处原文有126字)
语文学了干什么?学了就是为了运用。目前,大学对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学很不满意,认为我们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反倒都教了。而社会各界对大学文学院(系)的学生也很不满意,认为他们做不成任何事,甚至连一份像样报告也写出。我们如果反思一下,高考指挥棒还真的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难道就不能多选一些大众化的阅读材料来出题么?可喜的是,今年的15套题在这方面普遍做得好。如上海卷就选用了一份《中国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作为阅读材料,天津卷的阅读材料《技术跨越发展》是一份经济形势走势分析,广东卷的《咖啡和茶》则是一篇文化小品。特别是上海卷的调查报告图表文字并茂,直观形象,可直接帮助读者理解文意。这样的文章,学生在平日的课外阅读中极有可能涉及。因此,我个人认为,注重阅读材料的实用性,将有利于指导中学语文教学与测试评价,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考生克服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的畏难心理。
三是阅读材料更趋浅白。
这是与第二个特色密不可分的。科技文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科技文语言的陌生艰涩,学生一看就怕。学生怕现代文阅读,更怕科技文阅读,认为比阅读老祖宗的文言文还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