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题讲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23 7: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古 诗 鉴 赏 之 我 见<br>
青岛十七中   刘晶波<br>
诗歌鉴赏的考察始于1994年,1993年只考查了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自1994年至今,一直是综合检测考生对古典是诗、词、曲的初步鉴赏能力,多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全为选择理解或赏析不当的一项。2003年高考语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试题形式,还是考查内容,都显示出了重能力的倾向。<br>
2002年以来考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规定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是: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br>
所以,从近两年的高考诗歌鉴赏的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写一段鉴赏文字。虽然增加了考生的难度,却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鉴赏能力,所以2004年的高考还会稳定在这两年的考查形式上。<br>
<br>
金题解析:<br>
例1、2002年高考第17题6分,试题选择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试题的命制是从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衍生出来的。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是有根据的。<br>
评分要点:①“折柳曲的寓意”,即“惜别怀远”,或“折柳赠别”“柳谐音留”“表示留念”“离别”等,给2分;②“本诗的思乡之情”,即答出“思乡”“故园情”“回忆故乡 ”等给2分;③“折柳的关键作用”,即“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或“由写笛声转入写曲中闻折柳,引出故园情”、“从听笛到思乡过渡的关键”、“诗的前两句写春夜闻笛,然后由折柳引出思乡”等,给2分,若答“折柳”的关键作用为“点明主旨”“诗眼”之类的,可给1分。<br>
    但是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在制定答案时,申明如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但是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的考生极少。本题平均分2.75分,难度0.46,区分度0.413。<br>
例2、今年第17题6分的诗歌题考的是王维的一首诗《过香积寺》,要求考生找出诗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诗眼”。<br>
标准答案称“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诗眼”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其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br>
要求考生找出诗中的“诗眼”并加以赏析。由于选择范围只在两句之内,因此,找出“诗眼”比较简单,试卷中考生找错的很少。这两处“诗眼”的赏析虽然与去年要求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有些相似,但这两处比去年的“折柳”在表达方式上更为复杂,因此,鉴赏的难度有所增加,自然对“诗眼”的赏析考生普遍得分较低。考生有些是无从入手,笼统说好:有些是分析不准确,未能抓住要点;还有些是未按题目要求“结合全诗”。平均得分偏低。该题抽样统计平均得分为3.38分,难度为0.46,与去年持平。这反映出鉴赏的训练还需加强。<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