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八法
(本文获中华“圣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座雄奇瑰丽的诗歌宝库。这些精美作品,以其洗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巧的艺术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这些作品,足以使我们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滋补精神。因此,在每节前五分钟,我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诗歌鉴赏。在实践中,我努力把美学、绘画、影视、戏剧、宗教等知识引入诗歌鉴赏,摸索出了八种鉴赏方法,特录于下,求教方家。
一、 画面组合法。画面组合指的是诗家为表现某种理想或情趣,撷取自然中有代表性的镜头,采取剪辑组合的方式,构建具有诗情画意的画面。鉴赏这类诗歌,我们既要领会单个画面,又要善于把握整体,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旨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作者如一位高明的画家,撷取了雨后晚秋图、明月松照图、石上清流图、归浣喧竹图、渔舟动莲图等一系列画面,组成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结尾们水到渠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露痕迹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再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将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缀成一片,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如在眼前,作者挣脱名利得失枷锁、轻松欢喜的心情跃然纸上。
二、 镜头切换法。一些诗歌作品,作者如高明的摄影师,不断变换角度,摄下如电影中的场景,然后组成一幅生活画卷,创造出一种神韵,表达某种情致。如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先摄远景:西塞山前白鹭飞;再摄中景:桃花流水鳜鱼肥;然后摄特写镜头:青箬笠,绿蓑衣;最后一句相当于电影中的画外音: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作者把高远的情思化为由几个镜头组成的清空的意境,又把质朴玲珑的语感提炼为倏然脱俗的冲淡意趣,从而形成了唐代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作者张志和也因此获得“烟波钓叟”之雅号而名传千古。
三、 色彩烘托法。色彩烘托指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把多种色彩并列在一起,相互映衬,使人感到鲜明、振奋、活跃,从而加强意境中的效果。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不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江岸,更显绿波粼粼。这里,同色烘染提高一色彩的明亮度,异色相映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造成一种红者更红、绿者更绿的效果,正因如此,作者怎能不忆江南呢?杜甫也是着色的高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艳丽如画。当然,“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着色者王维更是调色的宗匠,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