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专题(共9个专题)
- 资源简介:
约31910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专题(共9个专题)
古代诗歌常识
一、诗歌常识。
1、关于诗歌。现在人们对诗人的称呼很排斥,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暴露了诗歌在当代的窘境,诗歌逐渐退隐,被排斥在主流文化和话语之外,越来越边缘化。然而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歌,世界上其他民族莫不如此。诗歌在中国遭遇如此的冷遇,个中原因是复杂的,在80年代诗歌还能点燃许多人的心灵,而今沦落到如此地步,确实让人心痛。高考涉及了古代诗歌的考查,也许可以部分地避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遗忘。
2、诗歌的分类。按照时间来划分,诗歌可以分为新诗和传统诗歌。新诗,就是用白话文写的诗歌。传统诗歌,就是用文言文或古代白话文写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以唐代为限。我们现在讲诗歌,一般指唐代确立诗歌形式的诗歌,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还包括词曲。
(1)古体诗(旧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