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关系
- 资源简介:
约2370个字。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关系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考纲》对诗歌鉴赏的一条基本要求,而在表达技巧中,分析诗词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又占了主要地位,要正确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需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相互关系。
一、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几种抒情方法,它是诗人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分写型,上联或上片侧重写景,下联或下片侧重抒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侧重写离别时凄寒的氛围,渲染离别时的伤感,下片侧重写作者想象离别后的羁旅生活,抒写自己内心的凄清感受。另一种是情景交融型,只出现景语,不出现情语,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作者的思想感情完全蕴涵在景物描写中,通过安谧、恬淡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归隐思想。
以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④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二、动静关系
在写景诗词中,景物描写动与静的状态常相互映衬,使画面盎然生趣。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说,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三种。
如2008年高考全国一卷的诗歌鉴赏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